文 / 张伟伦

1984年的春天,香港维多利亚港畔,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香港华润大厦的几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中国贸促会的4名干部正在忙碌着筹备一家新公司。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这4员大将,来自遥远的北京,他们此行不仅肩负着中国贸促会赋予的重任,也将为新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奠定起坚实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3月27日,中国专利代理( 香港 )有限公司成立举办 记者招待会

筚路蓝缕奠基事业 不负重大使命

20世纪70年代,中国贸促会肩负着服务中外企业的重任,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开始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展开深度对话。中国贸促会派出的代表团远赴重洋,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会议,深入考察欧美、日本的专利代理制度,也深深地感到发展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迫切。

香港,这座国际大都市,成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的绝佳之地。这里既是当时中国实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联系内地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立足香港,可以向全球推介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可以从国际学习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实务经验。经过多方评估和论证,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决定在香港合资创办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专利代理机构,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业。而这家公司,就是那4名贸促会干部筹备的中国专利代理( 香港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港专公司 )。

1984年3月27日,港专公司召开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向香港各大媒体介绍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正式宣布公司成立。

港专公司起步后,积极吸纳香港本地人才,他们的敬业、勤勉、专业和严谨,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注入了宝贵的“香港基因”。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尚属新生事物,外国企业普遍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尚存疑虑。面对这样的境况,成立之初的港专公司不负使命,以香港为舞台,积极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加强海内外互联互通;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学习国际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前夕,港专公司更是大任在肩,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公司先是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研讨会上介绍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后又邀请中国专利局局长赴港主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报告会,加强海外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和信心。同时,公司广泛联系欧美和日本的各大专利事务所,宣传香港交通与通讯便利、谙熟内地与英美法系法律实践的优势,还成功邀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时任总干事鲍格胥博士访问公司,香港律政司等政府部门纷纷出席接待。经香港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港专公司在香港的知名度大为提升,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利申请委托纷至沓来。

198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港专公司作为国务院指定的3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之一,被明确写入第14条。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港专公司员工在前一天手提500余件专利申请飞回北京,在该法实施当天向中国专利局提交,占到当日国外申请人在华提交量的60%。

筑就知识产权桥梁 引领行业发展

1985年4月15日,又是一个春风拂面的日子。在安子介、霍英东、王光英、庄世平等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份崭新的刊物——《中国专利与商标》在这一天诞生。此刊物是中国最早的知识产权中英文双语季刊。时光荏苒,这份季刊如今依然在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公司继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于1987年编著出版了中英文双语《中国工业产权制度介绍》一书,成为最早向海外介绍中国专利商标制度的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

港专公司深刻融入国际知识产权界、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开拓知识产权国际交流的渠道,积极参与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等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及其会议,推荐干部在重要知识产权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同时,努力促进香港与内地增进了解、加强沟通。

在代理业务方面,从圆满处理“迪斯尼”案、“维他奶”案等重要案件,到相继代理“梦特娇”商标权利人系列商标争议案、美国辉瑞公司“伟哥”专利案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案件,港专公司逐渐成长为中国知识产权界的“排头兵”“品牌店”,向世界递出了一张彰显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耀眼名片。

经过创业初期的开拓探索,港专公司开始逐步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投身于行业建设和发展。在港专公司积极倡议与参与下,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于1988年成立,港专公司时任董事长当选为协会第一任会长。

革新领航 拓展业务誉满天下

作为新中国较早的专利代理机构,港专公司在其历史中书写了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史上的多个“第一次”。在业务方面,港专公司从1987年开始研究和办理技术转让相关工作,最早涉足知识产权运营领域;1994年1月1日,分别以中文、英文提交了中国第一批PCT国际申请,主持召开首届代理机构与中国专利局业务协调会、涉外商标代理机构联谊会;2003年至2004年,港专公司携美国友商在10个城市进行“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巡回演讲,这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界首次宣讲“337调查”及应对策略;公司还首创质量核查与质量管理体系,开启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信息管理方面,港专公司早在1987年就实现业务全程计算机管理,在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中遥遥领先;1998年实现京港专线联通和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办公效率;次年,又率先启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并向业内各单位进行经验分享;2000年,京港两地远程视听会议系统开通……港专公司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实现着自我完善与超越。

以4名贸促会干部赴港创办港专公司香港总部为起点,公司相继设立了深圳、北京、上海、纽约、东京、慕尼黑等多个办事处( 代表处 ),如今拥有500多名员工,形成总部在港、四地办案、七地协同、统筹管理、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的格局。公司以香港总部对接国际与香港本地业务,北京工作团队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级法院,京深沪分别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三大动力源区域客户并辐射全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吸纳当地优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3月,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庆祝成立三十周年

港盛我荣 为香港发展贡献特殊力量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根植于香港,成长于香港,服务于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何体现和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是港专公司一直肩负着的独特历史重任。

香港回归前夕,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多次来港专公司就回归后的香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征询意见。国务院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港澳办等机构也多次到公司调研。港专公司还通过《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刊登中外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从1990年起,港专公司与香港知识产权署建立全面联系,积极参与内地与香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讨。1997年,港专公司接受委托召集中国知识产权专家小组和香港知识产权律师的座谈会,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香港主权回归后有关国际条约在香港的适用及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在香港回归之际,港专公司时任总经理荣幸出席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见证了这一庄严神圣的历史时刻。回归后,港专公司出面组织了赴欧洲介绍内地和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报告团,香港知识产权署时任署长谢肃方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时任副庭长程永顺均应邀出席。巡回报告取得圆满成功。港专公司还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演讲会,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做好内地与香港知识产权保护的桥梁。2002年,香港贸易发展局向港专公司颁发感谢状,感谢公司担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商务顾问以来为香港本地企业界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6月30日晚,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部分同事在维多利亚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建功新时代 展现新担当

40年沧海桑田,岁月不惑,春秋正隆。40年岁月变迁,华章方兴,生机盎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在推进全社会创新创造、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着重要作用。新征程新使命,港专公司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

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港专公司认识到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提升法律、信息、咨询等领域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条,为创新主体提供高价值专利布局、商标品牌培育、版权成果转化、出海合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全方位专业服务;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全链条服务,帮助中外创新主体谋划知识产权布局,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服务四海,诚信天下”是港专公司秉承40年的宗旨。作为我国历史最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之一,港专公司定不负新时代的嘱托,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