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也曾打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作战,江阴保卫战。

海上作战指的就是江阴海战,此战以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全军覆没为代价,悲壮地完成了国民政府作战计划,保证了淞沪作战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前的前一天,中国海军在陈绍宽部长的带领之下,做出艰难的决定。

考虑到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差距,要想以军舰对军舰的作战方式,打破日本舰队的进攻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当时的日本海军拥有各类水上作战军舰多达380余艘,总吨位将近140万吨,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

而反观中国海军方面,总吨位只有4万吨左右,而且大多属于老旧船只,与日本的先进巡洋舰、航空母舰无法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海军在思索再三之后,决定通过凿沉船只封锁长江航道的方式,迟滞日本舰队的进攻。

于是,中国海军当中的“海琛”、“通济”等老旧舰艇被挑选了出来,由海军将士亲自凿沉在了航道上。

但是,12艘的数量不足以封锁航道,于是海军又向航运公司购买、征集了35艘商船,一并沉没在了军舰周围。

陈绍宽将军考虑到如此措施不足以提供十足的把握,所以又从当地征集民船185艘,装上巨石,沉入长江。

与此同时,对长江航道上的各种导航标志进行了破坏与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封锁航道,还不足以保证淞沪前线70万陆军兄弟的侧翼安全,必须加强江阴要塞的陆路防守以及制空权的保证。

海军在江阴要塞六个炮台上放置了多门大口径的重炮,12门战防炮、加农炮是从德国进口的新型作战主炮,其他口径的20门大炮则为陈旧的老式火炮,但是,口径大多都在150mm以上。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静等日本舰队的攻击。淞沪战场上,陆军与空军正在如火如荼地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海军方面迟迟不见日本舰队进攻。

8月13日上午11时,海军旗舰“平海”号决定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作战。

等待一天的作战也没有发生,海军电雷学校等不下去了,8月14日晚决定主动出击,攻击日本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海军电雷学校配备的大多是鱼雷快艇,体积小,作战速度快,灵活机动能力较强,适合打海上游击战。

8月16日,寻找到作战目标的鱼雷快艇编队迅速出击,成功击伤日本出云号重型巡洋舰,并且击沉其他作战舰艇一艘,而自身损失较小。

当然这一仗只能算得上开胃小菜,并不是真正的作战。

从8月16日开始一直到8月底,日军陆续派出作战飞机对中国舰队实施骚扰作战。尽管中国舰队击伤、击落多架日本军机,但中国海军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时间来到9月,日军在崇明岛修建了军用机场,使得日军的作战飞机能够顺利抵达上海,甚至江阴前线,并且中国空军在空中作战逐渐失去制空权,使得江阴彻底暴露在日本空军的轰炸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2日开始,日军派出的飞机数量有了明显地增加,第一舰队司令陈继良在“平海”号的指挥也不断被日军飞机干扰,甚至“平海”、“应瑞”等军舰纷纷被击伤。

之后,“平海”、“宁海”等军舰因伤势过重,彻底失去作战能力,中国其他军舰,例如“逸仙”、“建康”、“楚有”号等纷纷被炸沉在长江上。

在整个九月下旬,日本海军方面派出的舰艇数量远远超过中国海军,达到70多艘。而作战飞机更是优于中国方面,达到300多架,海陆军战斗人员也有将近10万。

简单来说,中国每一艘军舰都要遭受日军飞机50架次以上的轰炸,日军航空母舰的参战使得中国空军与中国海军到了濒临死亡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海军战士们并没有后退,而是凭借着舰上的防空武器,甚至用主炮对日军军舰与飞机发起了顽强的反抗。

战斗当中,创造了用军舰主炮击落飞机的战例。

但实力的差距无法弥补,9月25日,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首次江阴海战上基本宣告报废,这也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参加抗日战争就宣告破产。

尽管中国海军以全军覆没的代价,在与日本海军对战中失败,但英勇顽强的中国海军还是完成了既定的作战目标,保卫了淞沪会战陆军的侧翼安全,并且打破了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海军,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