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女真贵族占领中原以后,随着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封建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他们为了更多地剥削农民,除了实行民族压迫以外,还在河北、山东等地疯狂括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百姓拿不出地契证明,便会遭到罚没,“茔墓井灶,悉为军有”。

仅山东路拘括入官的田地即达二万余顷,甚至梁山泊也被括为官地。

金朝对农民的赋税剥削也十分残酷,除了二税和物力钱,还有铺马钱、军需钱、免役钱、河夫钱等各种杂税,“名目琐细,不可弹述”。

尤其从金卫绍王起,由于连年对蒙古和南宋的战争,造成“户口日耗,军费日急,赋敛繁重”。

当时金朝的赋税皆仰给于河南,使那里的农民更加不能存活,“率弃庐田,相继亡去”。

随着矛盾的尖锐化,各地民变蜂起,其中以益州(山东益都)人从事贩卖鞍材为业的杨安儿(原名杨安国)所领导的红袄军反金起义声势为最大。

1、红袄军的崛起

韩侂胄北伐期间,杨安儿趁金后方空虚,聚集“山东无赖”,“相聚剽掠”。起事失败后,杨安儿一度投降金朝,隶名军中,累官至防御使。金崇庆元年(1212,南宋嘉定五年),杨安儿趁蒙军进攻中都之际,逃归山东,与孙邦佐、张汝楫等人聚众展开反金起义,他们“攻劫州县,杀略官吏,山东大扰”。

杨安儿以展徽、王敏为谋主,母舅刘全为帅,攻打莒州(山东莒县)、密州(山东诸城)等地。泰安(山东今县)农民刘二祖、潍州北海(山东潍坊)、真定(河北正定)农民周元儿、屠夫李全和兄李福等纷纷起兵响应,起义军穿红袄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红袄军”。

蒙军北返后,金宣宗立即调集重兵镇压山东各地的起义军,红袄军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金朝汉人守将纷纷投降,起义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之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贞祐二年(1214,南宋嘉定七年)二月,起义军在益都被金将仆散揆之子、山东路统军仆散安贞打败,孙邦佐、张汝楫等人投降金人,杨安儿率众转移至莱州(今属山东),在那里自立为王,设置官属,建元天顺,他与部下商定,万一起义失败,就投奔南宋。

七月间,仆散安贞与其他各路金军合兵围攻红袄军,并调来花帽军(河北地区的地主武装)参与镇压,又用重赏捉拿杨安儿和招降等手段分化瓦解起义军,使起义形势急转直下,九月,金军攻占莱州,杨安儿乘船逃入海上,遭船夫曲成等人的袭击,堕水而死。

贞祐三年三月,刘二祖被俘牺性,霍仪继任为领袖,其下彭义斌、石珪、夏全、时青等主要骨干仍坚持斗争。九月,周元儿也战死。

杨安儿、刘二祖等人领导的反金起义虽然失败,但各部余众“往往复相团结”,“官军虽讨之不能除也”。

2、从红袄军到忠义军

红袄军反金起义失败后,杨安儿的部将季先率领部分起义军逃亡到南宋,知楚州应纯之加以接纳,供给粮饷,利用他们抗击金人。

应纯之的做法得到江淮制置使李珏、淮东安抚使崔与之的积极支持。于是应纯之秘密向朝廷报告,以为蒙军攻金接连取得胜利,可以依靠这支军队趁机恢复中原。

丞相史弥远鉴于开禧之败,不敢公开招纳,“密敕珏及纯之慰接之,号‘忠义军’,就听节制”。

稍后,通过已出任涟水“忠义军”总辖季先的联络,石珪、彭义斌、夏全、时青等山东红袄军各部也纷纷南下投奔南宋,他们分别被南宋政府任命为“忠义军”统辖,在涟水的“忠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

在各支“忠义军”中,李全的势力最为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全出身农民之家,善权术,多武艺,能运用铁枪,因号“李铁枪”。

他初以贩牛马为业,一度做过涟水县(今属江苏)的弓手。

开禧北伐前夕,李全联络南宋抗金,以涟水归南宋,失败后逃回淄州,以屠宰为业。蒙军侵入山东,李全兄弟遂再次起兵反金,其下有刘庆福、国安用等主要骨干。

杨安儿牺牲后,刘全收集起义军余部一万多人,归杨安儿妹妹杨妙真领导。

杨妙真号四娘子,多智谋,善骑射,她率众转战至磨旗山(在山东莒县境内),与李全领导的红袄军会合,两人遂结为夫妇,继续进行反金斗争。

不久,霍仪战死,其部将彭义斌投奔李全,李全势力开始壮大。

3、忠义军的战绩

嘉定十年(1217)十一月,李全分兵袭破莒州、密州,其兄李福克青州,南宋授李全武翼大夫、京东路副总管。次年,极端缺乏粮食的李全,看到忠义军有粮饷可以供给,率军来到涟水,正式归附南宋,被升任为京东路总管。

在应纯之的厚赏下,李全的军队多次打败金兵进攻,对守卫淮河一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李全军徙屯楚州(江苏淮安),并以此为基地,多次袭击金人,给金军以很大的威胁。

嘉定十年(1217)年末,蒙古名将木华黎在进击两河地区的同时,遣偏师进入山东,连破多座州城,大掳一番后退兵。

当时,作为红袄军活跃区域的山东地区,地主武装也山头林立,各据地盘,互不统辖,或为金守,或北降蒙古,或南附宋朝,在三大势力间朝秦暮楚,首鼠两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金朝已呈必败之势,他们皆思另投“明主”,而不愿北归者纷纷南附,使南宋通过招抚这些地方武装而取得了对山东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

金廷有鉴于宋人的招抚手段,也改变策略,“籍邳、海等州义军及胁从归国而充军者”,授田免税,日给粮二升,号决胜军;并据东平帅蒙古纲的建议,招集义军各置都统(正七品)、副统(正八品)等官,以阻止宋人用官职加以招降。

但此法并未能阻止住民众的南投与义军的南附。只是因宋廷对主要由中原“归正人”组成的忠义军一直怀有猜疑与歧视,加上这些武装成分复杂,目的各异,相互间常常发生火拼,因此南宋并未能真正驾驭忠义军,使得这些武装力量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帮助宋军打击金朝,却也给自身带来了很大伤害。

时金太子及大将仆散万忠大举南下,贾涉命各路忠义军分路防守,终于粉碎了金人的进攻,在这次战斗中,李全作战尤为勇敢,“挟仆散万忠以归”。

由于忠义军的积极抵抗,使“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

嘉定十二年(1219年)六月,贾涉出任淮东制置副使,楚州置司,他依靠“忠义军”主动发起对金人的进攻。先遣李全以万人攻取海州(山东连云港)、密州和潍州。又命另一支“忠义军”攻取登(山东蓬莱)、莱二州。

金青州(山东益都)守将张林以滨(山东滨县)、棣(山东惠民)、淄(山东淄博)三州降,又取济(山东巨野)、沂(山东临沂)等州。

自山东恩(平原)、博(聊城)至河北邢(邢台)、洺(永年)等十余州相继请降。抗金斗争取得很大胜利。

于是贾涉传檄中原:

“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

当年九月,大批山东饥民南下加入忠义军,造成粮食供应困难,之前在嘉定十一年(1218)九月,应纯之因无力处理好各支忠义军的内部矛盾而被罢去知楚州后,由通判梁丙权代,梁丙为解决此难题,竞采用断绝粮食供应之法,以迫使忠义军溃散,激起忠义军的兵变,纵兵大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淮东提刑贾涉的安抚,事变才得以平息。

金人在山东丧师失地后,嘉定十四年二月遣兵十余万转攻淮西,破黄(湖北黄冈)陷蕲,直逼安庆(今属安徽)。在贾涉的命令下,李全前往增援,他与京湖制置使赵方二子赵范、赵葵联军,互为犄角,终于将金兵打败,“淮西之师大振”。

在“忠义军”中,李全的抗金虽然勇敢,屡立战功,但是怀有极大的个人野心。他打着抗金的旗号,不断玩弄权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李全施展阴谋,先借贾涉之手,杀掉季先,接着又赶跑石珪等人,吞并了他们的部队,使自己向军阀的方向转化。

嘉定十三年(1220年),贾涉又欲分石珪军为六支,迫使石珪等率众降蒙,使忠义军与宋廷间的隙缝进一步加深。

4、李全叛宋

嘉定十四年(1221年)七月,贾涉抱病出任淮东制置使兼京东、河北路节制使,他在领导“忠义军”的过程中,虽然依靠李全在抗金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察觉到李全的野心,因而写信给史弥远,向他提出警告说:“昔之患不过亡金,今之患又有山东忠义与北边,宜亟图之。”

史弥远仍一味重用李全,将他提升为京东路总管、保宁军节度使,企图利用李全以对付金人。

嘉定十六年(1223),贾涉病重,在返回临安府的途中死去。南宋政府命许国继任淮东制置使。许国出身武人,有勇无谋,妄自尊大,更加激化了与李全的矛盾。

理宗宝庆元年(1225)二月,李全指使部下在楚州发动兵变,许国无力镇压,自缢而死。

李全要搞割据,自以为不患兵不精,而患财不足。为解决财力问题,他仿照朝廷式样,大量伪造楮币,将它们拿到江南购物,结果“其用顿饶,而江南之楮益贱”,对南宋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忠义军”另一重要将领彭义斌反对李全的分裂割据活动,他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提议联合各路“忠义军”,率先讨伐李全,然后恢复中原。

淮东提点刑狱赵范也上书史弥远,积极支持彭义斌的主张。但史弥远要他们“各享安靖之福”,不仅拒绝对李全采取行动,反而任命媚事李全的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

徐晞稷上任后,一味迁就李全,甚至以“恩府”称李全,以“恩堂”称杨妙真。不久,彭义斌与蒙古军战于五马山,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李全趁机招诱山东,淮西忠义军各部,气焰更加嚣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