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上海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预防和减少火灾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提出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建设相关技术要求,增设充电区域视频监控、充电状态实时监测、异常实时报警等智能化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啸:尽量选择在建筑物外的安全区域内。如果设置在建筑物内,应该设置在独立的防火分区内,按照该类场所的大中小型的分类要求,配置例如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还有防烟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停放更方便和消防规范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停放方便是需要越近越好,消防规范其实是越远离越好。综合平衡两点需求,《标准》中提出通过在停放场所增加相关的消防设备,增强消防场所的使用安全度。此外,针对群众提出的在地下非机动车库停取电动自行车时,因车身重、坡道狭窄而导致的转弯和爬坡困难等需求和问题,《标准》也增加了坡道的宽度、坡道防滑、排水等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啸:坡道要增设排水和防滑措施,更提升了自行车停放的安全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感知度、体验感。

集中充电停放

减少消防隐患初见成效

上海《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虽然自10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但是不少小区已经建成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小区内私拉电线等现象有所减少,减少消防隐患初见成效。

徐汇区梅陇三村小区始建于1990年,有2000多户住户。光是电动自行车,这个小区就有680多辆。很多户外和室内的电动车棚都已按照新的标准进行了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啸:要求设置了一个火灾监控系统,有摄像头,还有新标准要求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在火灾初期能控制火势的蔓延。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有效解决白烟问题,保障人身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小区居民介绍,以前大家为了方便充电,经常会出现私拉电线、把电瓶拎回家或者直接把电动自行车开回家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民 邬顺荣:楼道电动车停放拉电线挺多的,有从楼上往底下拉,车子放在楼道里充电。有的没办法就把电瓶从底楼拎到6楼或5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 曹莉:以前是这种现象,是因为充电比较难,停车也比较难。安装了以后,居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密切关注群众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建议,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做到与新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确保满足居民停放充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标准定额处副处长 叶盛:《标准》正式实施以后,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道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跟我们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有关的一些设计方面的新技术,包括一些好的设计好的做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