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舞台剧《再见萤火虫》在佛山大剧院上演,该剧以佛山本土的真实案例为蓝本,探讨了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是全国首部关注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双相情感障碍、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文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来福与刘嘉俊初识

戏剧与现实交织,艺术与真相对话

《再见萤火虫》讲述了两个未成年人关于成长、矛盾与自我救赎的故事。王来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拾荒者,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来福自小便要面对父亲的鞭打或是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误伤。刘嘉俊,则是在看似完美的家庭光环下,承受着来自父母精英式教育压力直至崩溃的典型。

两人在萤火咖啡馆的偶遇,成为了各自命运的转折点,在社工李想(戴子龙饰)的引导下,他们开始面对和探索生命中的重重矛盾与自我价值。剧中两位主人公的原型,都是来自佛山这座城市的真实案例,都是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几年内真实的帮扶个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一起表演

对话导演,挖掘真实背后的震撼

来自香港的导演杨秉基,谈及首次阅读剧本时的触动,强调了剧作基于真实案例的强大力量。他指出,真实事件改编让演员的演绎更加接近生活的质感,而非纯粹的戏剧技巧堆砌。杨秉基期望,观众在观看时能自然地产生共鸣,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的同理心问题,进而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复杂心理。

社会治愈的桥梁

制片人黎建明希望,观众能带着“可以和矛盾的当下共存”的状态去理解和走进这部戏剧。“无论是对现状感到困惑挣扎的未成年人,还是作为家长,我希望大家在萤火星球这个空间塑造下的文艺作品中,都能够得到的情感体验。”

编剧魏子怡则表示,该剧目的之一在于利用艺术手段探讨社会焦点,提供一个情绪出口,尤其针对16岁到45岁的观众群,即父母辈,让他们在共同的经历中获得共鸣、预防和提升。

采写、拍摄:南都见习记者柴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