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真的就“身不由己”吗?在大事上,确实是身不由己。而在小事上,就不是身不由己了,人生的琐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比如说内卷,难道普通人就需要内卷一辈子吗?我看未必。大环境是否内卷,我们无法决定。而自己是否内卷,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无数人都很天真,幻想过几年就没有内卷了。我可以明确地说,随着行情愈发不好,房地产走向寒冬,裁员潮一波接一波,未来的内卷会越来越严重。

人,只是血肉之躯,倘若长期身处于内卷当中,有可能就“中道而别”了。命只有一条,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

有一个人生建议:要想摆脱内卷,关键在于具备这三种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破除“应该自我”的认知。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应该自我。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个体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的特征,即重要他人为个体设定的或个体为自己设定的特征。

说得通俗一点:别人跟你说,要贷款买房买车。你看到很多人都这样做,就认为我“应该”也要这样做。如此,你就陷入到“应该自我”当中了。

老师跟学生说,要考上985、211才算成功,学生就认为考上985、211是“应该”的;老板跟员工说,要加班干活才算成功,员工就认为加班干活是“应该”的;

专家跟普通人说,要花光6个钱包买房,才算成功,普通人就认为花光6个钱包买房是“应该”的;别人跟你说,要大富大贵才算成功,你就认为大富大贵是“应该”的。

正是因为受到“应该自我”观念的影响,所以无数人会去拼命内卷,拼命透支,活成了工具人的样子。殊不知,他们不过是成为了被人耍的猴子罢了。

要想摆脱内卷,第一步,就是摆脱“应该自我”的观念。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是固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有“自知之明”的认知。

前段时间,有一个报道,某高学历的青椒由于压力太大,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对于这个报道,无数网友都唏嘘悲叹。

有人感慨,是学术圈太复杂;有人感慨,是家庭压力太大;有人感慨,是人间不公平;有人感慨,是世道太险恶......

感慨什么,都毫无作用,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不是我们说几句,或者放弃自己的小命,就能够改变的。对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知之明”。

没有背景,那就做个普通人;没有后台,那就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关系,那就劳逸结合,少点拼命。正如一句电影台词:“工资三千,你拼什么命啊?”

越是有点学历的人,比如大学生,越是容易没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世界。可现实的情况是,有的人奋斗一辈子,连大城市的一个厕所都买不起。

内卷,不过是普通人命运的绞肉机,谁陷入其中,谁就会失去自己的小命。卷不起,那就不卷;做不了人上人,那就做普通人。简简单单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反着来”的认知。

这是一个虚伪,且割韭菜的年代,也许某个成功人士说一句话,就能让无数人心悦诚服,心甘情愿成为韭菜。

举个例子。某老板说,996是打工人的福报。你信了,就认为996是打工人的福报,于是乎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这不就是“自找”的吗?

为什么996无法根治?因为存在“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死循环。你清醒,可99%的人不清醒,那996就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这就是《乌合之众》谈到的,人在群体当中,就容易失去理性,失去智商,被群体的观念牵着鼻子走。到头来,就真的成为“乌合之众”了。

思考任何事,都需要反着来。老板跟你说,996是福报。你应该这样想:如果真的是福报,老板早就自己享受了,怎么可能想到员工?可见,老板说的,都是忽悠人的。

足球反着买,别墅靠大海。同样的道理,高调话反着听,生活才会春暖花开。千万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最后

内卷,不过是精英阶层用来收割普通人的方式罢了。没有人可以卷出头,哪怕成为了卷王,也会在35岁那年被职场淘汰。

客观的内卷,这里不谈论太多。而个人的内卷,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比如说,被人忽悠,欲望太多,缺乏自知之明等等。

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还有千万种活法,只是我们被一叶障目,就看不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罢了。

换种活法,才能换种人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