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空政话剧团排演了一出话剧《九·一三事件》,该剧演出后大获成功,并连续演了400多场。

有一次,《九·一三事件》演出给全国政协委员看。演出结束后,部分委员登台与演员们握手,当王光美委员将要与饰演林彪的演员握手时,她突然愤怒地将手收回,转身便走。这一举动虽然使这名演员有些尴尬,但也足以说明他的表演有多么逼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光美

这名演员,正是李雪健。

1954年,李雪健出生于山东荷泽,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出色的表演才能,在小学时被选拔进了学校的宣传队,算是与文艺沾了边。19岁那年,李雪健参军入伍,并在不久后考入了空政话剧团。

当时李雪健并不是以演员的身份留在团里的,因为当时的空政话剧团人才济济,李雪健并不出众。不过团里的领导认为李雪健为人扎实,他虽然暂时当不了演员,但可以干干舞美、场工、道具什么的,于是就先把他留下了。

留在团里的李雪健什么活都干,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热心肠,谁家修房子、换煤气、储存大白菜,只要他碰上,他都会主动帮忙,从不吝惜汗水。

机会总是为有心人准备的,慢慢地李雪健开始在话剧里跑龙套,演小角色。有一次,李雪健在话剧《陈毅出山》里饰演匪兵乙,虽然是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他因为喜欢琢磨,演得十分出彩,于是导演又让他饰演匪兵甲,后来又让他饰演班长,此时的李雪健终于有台词了。渐渐地,他开始能演一些主要配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雪健饰演“匪兵乙”

1980年,团里正式决定排演话剧《九·一三事件》,当时团里想借中戏的李保田来演主角林彪,因为他体型瘦小,表演技巧娴熟,是饰演林彪的不二人选。但由于李保田业务繁忙,一直没有时间,这可急坏了化妆师和导演。

团里有一位叫苏克的副团长,他在延安时见过林彪,觉得李雪健和林彪有点像,于是决定让李雪健试试。

李雪健接到这个角色时,既兴奋又不安,为了深入角色,他反复研究剧本,翻看各种资料,到处访问。为了使脸型清瘦,李雪健少吃多练,不到两个星期就减了20多斤体重。

李雪健还经常和化妆师一起研究林彪的造型,他们对着林彪的照片,一会儿往脸上贴点儿这个,一会儿又往鼻子上粘点儿那个。可左看右看还是不太像,哪儿不像呢?原来是头发!

林彪是个秃头,但李雪健却一头浓发,即便带着假头套,也总感觉破坏真实,于是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自己剃了个“林式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雪健饰演林彪

每天早晨,李雪健都会穿上林彪的服装,在院子里遛来遛去,寻找那种因苦思冥想而低头驼背、胳膊后夹、碎步行走的形体感觉。为了模仿语言,他在台词老师的帮助下,对着林彪讲话的录音,把台词一个字一个字找准,终于掌握了规律。在导演的启发下,李雪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脑子里那个林彪的虚影终于逐渐活了起来。

后来团里的人看到李雪健的造型和姿势后,都不禁大呼:“这哪里是李雪健,简直就是林彪本人嘛!”就连空政文化部部长黄河都连声惊叹:“这小子化妆后,搁天安门能把人吓死!”

光做到“形似”还远远不够,李雪健又开始在“神似”上下功夫。经过访问,李雪健得知林彪有爱玩火柴的习惯,于是他用上了这个小道具。

当要表现林彪的愤怒时,李雪健脸上含着笑,手里却突然“咔”地轻轻折断一根火柴,表现了他既生气又要抑制着不翻脸的心理状态;当要表现林彪在思考问题时,李雪健就划燃一根火柴,两眼直瞪瞪地瞧着火苗,赶到烧疼手指才把火柴棍扔掉,以此体现他的复杂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三场戏排下来以后,大家都十分吃惊地评价李雪健说:“就是他,不找别人了。”

话剧《九·一三事件》正式开演后,李雪健用又高又尖的语调和爆发般的语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林彪的神经质。有一位法新社的记者这么评价他的表演:

扮演林彪的演员同这位前国防部长非常像。他刻画的林彪是一个病态的、有偏执狂的狂人,用假嗓子念着晦涩威严的格言,引起观众一阵轰动。

由于在剧中的出色表演,李雪健获得了我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连升三级。从此以后,李雪健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出演了《渴望》、《焦裕禄》、《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2001年,李雪健出演电视剧《中国轨道》,他在去西安拍戏前,摸着脖子后面的一个疙瘩对妻子于海丹说:“不知啥时起了个小东西,不痛不痒的!”

于海丹当时也没在意,她随口说:“可能是上火了,多喝点水就好了!”

几天后,于海丹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丈夫浑身是火,从半空中掉了下来,她惊出了一身冷汗。天亮以后,于海丹马上打电话给丈夫,询问他的身体情况,李雪健在电话里说:“戏拍得很顺利,只是脖子上的小疙瘩变大了,吃药也不太管用。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拍完戏做个小手术就是了。”

尽管李雪健的语气很轻松,但于海丹还是放心不下,她在第二天就赶到了西安。见到丈夫以后,于海丹发现他脖子上的疙瘩竟然大了许多,于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不能再拖了,咱们去医院检查一下,也不费什么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于海丹便带着丈夫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给李雪健做了头颈部的检查以及鼻内穿刺,检查结果3天后才能出来。

在这3天里,李雪健像个没事的人一样正常拍戏,于海丹却一直心神不定。3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李雪健患上了鼻咽癌,专家建议于海丹应该第一时间把他接回北京治疗,不能再耽误了。

于海丹得知这个消息后,难过得心如刀绞,5年前,她的父亲就是被肺癌无情地夺去了生命,如今丈夫又被癌症缠上了,她忍不住失声痛哭。

当李雪健知道自己患癌症的消息后,他很镇静地说:“我是主角,这个时候退出,前期投资的几百万元就打水漂了,我不能放下剧组不管,就是死也要把这部戏拍完!”

于海丹非常清楚丈夫的脾气,她知道让丈夫把戏停下来治病是不可能的,于是和剧组商量了一个方案:转场北京,一边拍摄,一边为李雪健进行保守治疗。

剧组转场到北京后,每天上午,李雪健都要由妻子开车送他去医院去做化疗,下午再赶到拍摄现场拍戏。《中国轨道》的制片人伍献军后来回忆说:

每次我到拍摄现场,都会看到李雪健在认真地拍戏,而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在拍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轨道》

当李雪健说完自己的最后一句台词时,他终于支撑不住,当场晕倒在地,导演马上指挥大家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李雪健醒来以后,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感激地说:“海丹,谢谢你,让我坚持拍完这部戏!”

《中国轨道》拍完以后,李雪健正式住院进行全面治疗。医生考虑到李雪健的病情和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没有实施切除手术,而是继续采取传统的化疗方法。化疗的过程十分痛苦,李雪健不仅颈部溃烂,全身毛发掉得只剩一根眉毛,他口腔的黏膜也烂了,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吃流质食物。

为了照顾丈夫,于海丹日夜操劳,十分疲倦,她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那段日子里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她曾经流泪说:“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换取雪健的生命。”但只要到丈夫面前,她又会马上变得无比坚强。

渐渐地,李雪健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家人,他恳求妻子说:“海丹,你放了我吧,这样下去,你会累垮的……”说完以后,不管妻子再怎么喂给他食物,他也不肯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到丈夫自暴自弃的样子,于海丹心痛不已,她流着泪说:“你不是说最爱我和孩子吗?那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况且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你的鼻咽癌又是早期,会彻底康复的!”

儿子李亘也专门给李雪健写了一封信,鼓励他积极对抗病魔:

爸爸:
听说您病了,我很担心,也很着急,但我想最着急的一定是您。让我们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现在还不是着急的时候,因为着急也没有用,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病情。家里、剧组都不能没有您,您一定要挺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艰难的一关。
  • 时间短,千言万语一时说不出来。同时,送给您一块护身符,上面那只可爱的小兔子就是我,我会全身心地守护在您身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亘

在妻子和孩子的鼓励下,李雪健终于重拾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他开始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每天早上,于海丹就早早起来,陪着丈夫在院子里慢跑,以增强他的免疫力。晨光中,于海丹在前面跑,李雪健在后面追,夫妻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跑得满头大汗,这成了医院里一幅动人的风景。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于海丹的悉心照顾下,2003年春天,李雪健的病情基本痊愈了,他和妻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李雪健出院以后,回到家里静养,尽管他的身体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但每当他打开电视,看到有自己参与拍摄的影视剧时,都显得烦躁不安,有时直接把电视关掉,然后坐在沙发上发呆。

于海丹深知演戏就是丈夫的命,与其让他在家里闲着,还不如让他出去拍戏,这样才更有利于他身体的恢复。一个月以后,于海丹给丈夫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的剧本。

李雪健看完剧本以后,果然来了精神,随后他参演了这部电视剧。于海丹则在剧组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2004年,《历史的天空》在央视首播,收视率连创新高。

此后在妻子的鼓励下,李雪健又先后参演了《云的南方》、《往事》、《合同父子》等多部影视剧。因为能够演戏,李雪健非常高兴,身体也越来越好,主治医生告诉他说:“高兴本身就是一付药,心情愉快,新陈代谢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已经70岁的李雪健依然不时有好的作品贡献给观众们,这背后确实离不开于海丹的功劳。曾有记者问李雪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想了想说:“有机会,我想和于海丹合作拍一部片子。”

在一旁的于海丹调皮地补了一句:“要演一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