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眼看着全国各大景点都要进入旅游旺季,热搜上关于旅游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

前些天还有条新闻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火取景地,当地旅游收入十天超四亿”。

看得让人想对天发问:

“是谁?!在大家还在上班的日子里偷偷去旅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平台上旅游攻略、景点测评的帖子越来越多的同时,还有不少厕评帖的热度水涨船高。

是的我没打错词,厕评帖。

许多热门目的地如新疆、川西、西藏等,由于地处偏远,厕所之间的差距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们组成了厕所互助联盟,像分享游玩路线那般分享上厕所攻略,守护着彼此最后的如厕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多数情况下,厕所并不会成为旅游时优先需要在乎的要素。

人们会查找游玩路线、美食打卡、穿搭攻略,但一般不会考虑到厕所可能也需要攻略,除非它确实已经脱离了日常想象的范围。

如今走红的“厕评”现象便是如此。

尽管国内大多数服务区、大景点的厕所都是正常干净水平,可总有一些偏远地点存在意外。

许多年轻人在旅游过程中毫无准备地与一些原始厕所相遇,上一秒还在赞赏美景,下一秒被震撼到口鼻紧闭、仓皇逃离。

景色美到让人心碎,厕所也让人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有三急,但总有一些地点的厕所不允许你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在旅游看到不一样风景的同时,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厕所体验,因此旅游结束后赶紧写下厕评,记录下自己的经验。

希望这些文字,能为后来者提供切实有效的膀胱与肠胃指引教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厕评帖专注于厕中选优,列举评选出优质厕所TOP 10,方便大家按图索骥。

“有专人搞卫生”“干净无异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评判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一些厕评帖更专注于帮人避雷,筛选旅途中那些哪怕被逼上绝路都请三思要不要进的所在。

常见的厕评主要包括几个维度:

隐私性好不好、现场及周边环境如何、收不收费、打扫频率等等。

别误会,网友们如此精细地分类厕评并非是对厕所要求太高,实在是每一项都很重要。

在没信号的地方,收费1元的厕所会难倒没带现金的勇士;

过低的打扫频率,会使得厕所实际被使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它被划定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隐私性,通常描述的是厕所围墙的高度、或者墙上受损破洞的程度。

网友@海狸在草原上体验过隐私性最差的厕所,蹲下后,头依然比墙高,她只能尴尬地对着几米外也等着上厕所的朋友对视笑了笑,身后不远还有一只头越过围墙往里看的羊。

厕所里其实有并排的几个坑,近到可以手拉手一起努力,但她和朋友都不太愿意如此亲密地分享这一特殊时刻。

刷这些帖子时,我从未如此希望网友们别那么妙语连珠、把现场情况描述得如临现场。

“有画面感”在此时既是一种对发帖者由衷的赞美,也是对阅读者的艰难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网友们的厕评中,以偏远自然风光为看点的旅游景点普遍榜上有名。

不同景点的厕所还有不同特点,总结来说大概是川西厕所险天下、西藏厕所野天下、新疆厕所挤天下。

川西雪山连绵地势险峻,一些厕所建在陡峭地形上,比如有人遇上的厕所建在山间河流上。

评论区体验过这间厕所的网友描述底下奔腾的河水往上透出丝丝寒意,去过之后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在户外绝对不能喝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西藏的厕所要更为野性,体现在外形、结构与地点都更毫无章法。

它可能从外头看完全不像厕所,四面通透的墙体让它看着更像什么杂物棚。

从里面往外看也依旧不像,因为视野内山高水青、天地辽阔。

但只有气味与低头视角印证着它确实是厕所,且还是一个没太被及时打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新疆厕所挤天下”很好理解——人多。

新疆地域辽阔,各大景点之间路途很远、需要开长时间公路,而穿梭于荒野山川与牧场之间的公路附近通常没有厕所。

又或者有,但通常是铁皮或木板围出的简易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许多游客会选择在为数不多的服务区集中上厕所,导致旺季时部分厕所会出现大排队的现象。

有网友无奈调侃玩了8天、憋了八天,没有一天的厕所是随心所欲、随时可上的

在地广人稀的新疆,旅游旺季的厕所短暂成为了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里实在想上厕所,记得随身带两把伞、捂住脸。

李娟的《春牧场》中就曾写过:

“第二个来拜访的亲戚是卡西诸多嫂子中的一个。然而她也不是真正上门喝茶聊天来的,她刚到地方,内急,来打听厕所在哪里。天啦,真文明,连我都忘了世上还有“厕所”这么一个东西了。于是我带着她向西南面戈壁滩突然洼陷的地方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厕评的存在还挺合理、挺有用的。

且不谈吃喝拉撒本就是人生大事,出门在外上厕所不方便的确是生活中隐藏的一大痛点。

旅游时容易水土不服,不同的饮食习惯、舟车劳累的奔波考验着每个人的肠胃。

在大肠出现任何动静之前,没人能预料自己这趟旅行是要化身貔貅还是喷泄战士。

提前做好厕所规划,总能在濒临绝望的时刻有一根稻草可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只是国内,国人的厕所互助范围甚至扩散到了国外,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国外厕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旅游好歹找厕所方便,只是条件好不好未知,不少游客、留学生在国外街头受限于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有时根本不知道该去哪上厕所、一切未知。

譬如巴黎,常年被吐槽上厕所不方便,公厕数量不算多、常有维修的情况,卫生状态也是开盲盒。

因此巴黎厕评底下常有一句——最好在酒店、博物馆、景点、大型商场的厕所里解决,别太指望公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sta新垣结衣曾在挪威遭受过厕所的暴击,去挪威坐驯鹿车、看极光的她,提前听说了自己行程中有个景点偏远、只有旱厕。

她想了想在国内体验过的农村旱厕,觉得眼睛一闭、鼻子一捏很快就会过去,自以为做好了心理准备。

结果到了后却发现自己还忘了一件事——挪威人是习惯坐着上厕所的。

哪怕旱厕,也是坐着的。

对她来说,坐在上面实在会产生太多令大脑翻腾的联想,最后选择了蹲马步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常见的国外厕评帖是分享厕所密码。

和国内公厕大多可以直接进入,又或是出门在外紧急时可以向店家借厕所的习惯不同,不少国家的厕所被密码“严格保护”,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打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地方风俗形成的原因多样。

有的是因为市政希望以此减少公共厕所变成流浪汉聚集过夜地的情况;

有的是商家出于打扫维持成本的考虑、只愿意把厕所借给消费顾客等等,久而久之形成当地的通用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市政公厕的密码可以通过询问附近管理人员得到,商家的密码大多要求消费。

像是你在国内麦当劳借个厕所可能根本没人管,走进店后直奔厕所就行。

但在部分国家如荷兰、意大利等,麦当劳里的厕所门装有密码锁,消费小票上会附带密码。

管理严格一些的还有专人在门口检查小票,常规的只要知道密码就能进,这使得一些网友化身“厕所侠”。

不过考虑到去国外找到一家特定商店上厕所的偶然性,这类厕评帖或许更多是方便当地的少数同胞、偶尔救个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厕评会出现、走红还是应了咱中国那句老话——

出门在外不能委屈了肚子。

只是之前大家更多从“进”的视角理解这句话,如今又多了一层“出”的视角。

厕评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事物,在因旅游热走红的实用性厕评出现之前,互联网上一直有年轻人喜欢打卡厕所。

这算是一种小众爱好,有人是因为个人对厕所条件相对在意,自己生活中会特意留心,把给去过的厕所打分当作一种小消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不少人单纯是觉得测评厕所这件事本身很有趣。

社交平台上有一些专门记录厕所的账号,譬如收集网友们拍到的各种奇葩荒诞厕所。

日常生活中,人们忙碌于粉饰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世界,设定出种种标准去评定美与美味,维持着光鲜亮丽。

而厕所,往往会被视为卸去这一切粉饰、隐去不堪的特别场所。

像测评餐厅、景点一样去测评厕所,多少带着几分对都市主义、消费主义的解构玩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荒野上的厕所照片,有的多看几眼还颇具艺术气息。

被自然完全接手的荒凉之地上,厕所的小屋是最后一处人类文明活动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已然模板化、套路化的各种探店旅游测评里,许多描述可能是夸张的、美化的,人们早已习惯性地打下满屏的感叹号与“绝绝子”,哪怕表情平静,波澜不惊。

但在厕评领域,一切都是都是真实的。

如果一篇厕评中出现“绝绝子”,它一定在某些方面有点绝、只是不知好坏。

家默契地不会在这种事上说谎。

厕评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最后一处彼此坦诚相见、无需P图掩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