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酒泉,地处甘新青蒙四省区交汇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拓北,是千里河西走廊的西端门户,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

酒泉是甘肃经济大市,过去10年间,酒泉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位居甘肃前四。无论是能源、文旅资源禀赋,还是通道、生态特殊功能,酒泉在甘肃省的战略布局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2年,甘肃提出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作为河西走廊经济带的核心城市,酒泉被赋予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全新使命。

酒泉强则河西强,河西强则甘肃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酒泉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统揽,着力提升在河西走廊经济带上的经济首位度,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区域内城市群的引领者、城市圈的辐射源、城市带的集散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当下的酒泉,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700万千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金塔、瓜州荣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通道物流再上台阶,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戈壁设施农业超2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戈壁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为抓手,奏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酒泉乐章”……一座日新月异的区域中心城市正在河西走廊加速生长。

即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酒泉:区域中心城市蓬勃向新”系列报道,深入解读来自酒泉的“能级跃升密码”。

央广网兰州5月26日消息(记者逯文婕)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西连库姆塔格沙漠、东接巴丹吉林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66.8%,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与此同时,酒泉境内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14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部分区域,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酒泉而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做好生态保护是我们对国家、对子孙后代最重要的贡献。”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表示,要以更高站位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抓好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扛牢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守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的绿水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塔县环城防护林网(央广网发 金塔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完成国土绿化651万亩,其中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7.23万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野生动植物种群达到1010种,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蓝天碧水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2023年,酒泉市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站在祁连望酒泉,高原与雪山相伴,绿洲与草地为邻,荒漠戈壁镶嵌湖泊湿地,一幅天蓝地绿、生态和美的美丽画卷正渐次铺展……

久久为功逐绿行 沙地荒漠绘丹青

近期,在酒泉核产业园公路沿线造林绿化项目现场,治沙工人正在开沟、铺草、埋压、扶苗、填坑、浇水……一个个草方格织成的网格状沙障渐次铺开,如同一张巨大的“金网”,牢牢锁住流动沙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沙治沙现场(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酒泉市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金塔片区造林压沙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县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魏财介绍,今年,金塔县计划完成防沙治沙11.82万亩,有效屏护金塔绿洲西南方向。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葱茏,背后是一代代治沙人不忘初心、久久为功的使命和担当。在位于金塔县城以西6公里处的金塔城西防护林基地里,一排排茁壮成长的胡杨树吐出绿叶,焕发蓬勃生机。“2016年我们通过挖穴换土、架设滴管等方式栽种树苗,如今郁郁葱葱的树木构建起4.2万亩的‘绿色防线’。”金塔县环城防护林负责人丁爱军介绍,防沙治沙是一道历史难题,金塔人秉承“胡杨精神”,与肆掠的风沙作斗争,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塔城西防护林基地(央广网发 金塔县委宣传部供图)

站在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举目远眺,一排排梭梭、红柳、白刺迎着微风摇曳,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掀开沙土,采收嫁接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据介绍,自2017年组建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以来,该公司董事长胡兵带领村民在戈壁滩上栽植梭梭、白刺等生态林51.6万亩,同时探索发展林沙产业,走出一条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达到15万亩,白刺嫁接锁阳达到3万亩。”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业务经理金永鸿介绍,发展产业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所得收益将继续反哺到植树造林上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金塔县持续开展治沙造林和国土绿化行动,在县城西、南、东三个片区建成了以胡杨为主、其他乡土树种为辅的人工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成效显著。魏财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资6.52亿元,造林绿化面积达到63.17万亩,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6.755万亩,荒漠化、沙化面积和风沙危害程度及损失连续20多年保持“双减双降”。

矢志向绿行,敢于荒漠绘丹青,金塔县取得的治沙成效只是酒泉市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核心攻坚区”,以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酒泉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紧紧围绕黑河中游、疏勒河中下游、祁连山北麓等重点区域,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谋划实施库姆塔格沙漠东缘党河流域敦煌阿克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瓜州玉门绿洲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黑河流域金塔肃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和肃北马鬃山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四大工程”,进而促进、带动河西走廊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酒泉市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防沙治沙机制,积极争取“蚂蚁森林”等公益造林项目,先后在重点风沙口种植胡杨90.84万株,梭梭、红柳、花棒4018.14万穴,新增造林面积31.97万亩;扶持20余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治沙造林48.68万亩,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大格局。

酒泉市林业和草原局绿化产业科科长黄丽蓉介绍,到2030年,该市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878.3万亩。

野生动物频“出镜” 上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面

立夏时节,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片区甘肃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内候鸟纷飞,成群结队的斑头雁聚集在水域中间的小岛孵化雏雁。

“每年5至7月,湿地内栖息的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就会进入育雏期,在此期间,我们将加大巡护力度,确保它们安全度过孵化期。”甘肃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站站长杨巨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内候鸟纷飞(央广网发 色拥军 摄)

甘肃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是以高原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超大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13.57万公顷,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近3万公顷。

为进一步保护湿地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先后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2019年至2021年累计补偿补助面积962145亩,完成湿地沙化治理面积1520亩,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保护监测科科长董万涛介绍,如今,以雪豹、白唇鹿、藏野驴为主的7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动物和421种野生高等植物栖居在这方水草丰茂之地,上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县境内西部的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9.6万公顷,主要保护野生双峰驼及其栖息地,以及区域内荒漠、湿地及其伴生野生动物,属于超大型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野骆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境内仅有700峰左右。

“今年三月份以来,我们监测到三峰野骆驼驼羔,这也说明野骆驼生存状况良好,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柴长剑介绍,保护区通过建设野骆驼饮水工程,建立生态监测站、加强巡护和执法、开展科学研究等措施,不断加强对野骆驼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骆驼正在吃草(央广网发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除了野骆驼之外,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生活着雪豹、豺、金雕等一级保护动物12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神秘的生物,保护区逐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保护监测体系,基本实现重点区域、主要路口远程监测全覆盖。仅2023年就监测到野骆驼饮水百余次,藏野驴100多头,另外还监测到秃鹫、红脚鹬等多种鸟类,收集整理野生动物有效图片5000多张、视频22000多段。

祁连山是哺育生命的“母亲山”,其冰雪融水滋养着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孕育了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类型生态系统,使这里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乐园。据介绍,生活或迁徙经过酒泉市的陆生野生动物约有5纲28目68科208属4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6种。

为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酒泉市高站位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先后建立总面积为455.37万公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9个,成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之一;设置野生动物重点监测点47个、重点监测区域26个、巡护路线44条;加强以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完成野外红外相机布设315部,架设远程监控设备55套,修复野生动物保护围栏设施528.2公里,建设野生动物观测塔站37处,修建野生动物饮水点26处,安装野生动物投食槽23个;在春冬季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累计投放玉米、小麦等救助饲食15525多公斤,逐步形成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泉祁连山国家公园“捕捉”到的雪豹身影(央广网发 肃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在持续增加,部分大天鹅等原本迁徙的候鸟已恋上‘大漠湿地’,常年栖息于此,黑鹳、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繁殖数量逐年增多;雪豹、野牦牛等珍稀濒危动物频频‘出镜’,野生动物种群的不断丰富,见证着酒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酒泉市林业草原事务中心保护科四级主任科员毛晓燕说,下一步,酒泉市将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不断构建完善野生动物智慧保护体系,全力为野生动物栖息打造安全家园。

解码“清洁能源” 守护蓝天白云

近期,走进肃州区西峰镇侯家沟村农房改造示范点,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一幢幢崭新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入住新居的群众过上了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以前冬天要早起烧炉子,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现在安装了空气源热泵,智能面板就能控制温度,非常方便。”西峰镇侯家沟村村民王自全告诉记者,每天7时至12时、19时至24时还可以享受低谷电价,每度电费仅需0.26元,现在家里的温度能保持在22℃以上,采暖费用却比原来烧煤节省了1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安装空气源热泵取暖(央广网记者 逯文婕 摄)

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2023年7月,酒泉市积极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95万元,用于肃州区4个乡镇清洁能源供暖工程建设,建设总任务为2190户,其中果园镇280户、银达镇720户、东洞镇927户、西峰镇263户。截至目前,已有1608户安装了空气源热泵。

为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酒泉市还在城区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2023年10月,酒钢集团——肃州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部分建成投用,酒泉城区停用12台830蒸吨燃煤锅炉,城中村、棚户区297户居民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减少煤炭使用量30万吨/年。

“酒泉城区供热由华能热电联产和酒钢宏晟热电联产共同保障,形成了互为备用、双热源保障的供热新格局。其中,华能热电联产保障城区供热面积872万平方米,主要覆盖肃州区中心城区、玉门油田生活基地等区域;酒钢供热专线保障城区供热面积685万平方米,主要覆盖新城区一期市热力区域、新城区二期春光区域等。”肃州区供热与燃气服务中心副主任殷建国介绍,该项目运行后,华能热电联产和酒钢宏晟热电联产两大热源预计可节约燃煤使用量19.5万吨/年。

此外,酒泉市持续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项目,在玉门市、瓜州县、肃北县对热源厂燃煤锅炉进行提标改造,对2台65蒸吨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拆除淘汰燃煤锅炉124台661.07蒸吨;敦煌市建设第三热源厂,采用高压电极式蓄热锅炉方式供暖,敦煌市清洁取暖率达78.5%。

“过去一到供暖期,烧煤叠加工业企业、机动车污染等因素,酒泉市PM2.5浓度居高不下。”酒泉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高英介绍,如今,随着低碳清洁供暖项目的深入实施,每年可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48吨,让百姓既能“温暖过冬”,又能确保“蓝天常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泉市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央广网记者 逯文婕 摄)

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酒泉市全面推进“限排放、限煤质、控扬尘、控车油、严监管”五大措施,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扬尘管控力度,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全市建成106个大气微型监测站点,10个重点污染区域视频监控站点,坚持“技防”+“人防”相结合,精准快速锁定高值污染区域,做到迅速排查整治。2023年,酒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2天,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五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颗粒物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

构建“三横三纵”骨干水网 护好用活水资源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近期,在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该工程批复总投资33.92亿元,设计年调水量为4545万立方米,主要由取水工程、引水工程、配水工程、阿克塞调蓄水池及消能建筑物(配套电站工程)5部分组成。”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阿克塞供水项目负责人张自东介绍,目前已经完成办公及生活营地建设、39公里35千伏供电线路架设、170公里临时施工道路铺筑,以及管片预制厂、PCP管道预制厂的部分建设任务,同时3条隧洞及1条竖井的施工已全面展开。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2023年度省列重大建设项目,该工程将阿克塞县境内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形成局部区域水系科学调度、共联共享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为该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生态功能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阿克塞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置换县城供水水源,还水于河,有效遏制库姆塔格沙漠东侵,对加强祁连山河西走廊西端生态保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阿克塞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齐加斌说。

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的酒泉,水资源却极度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2.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四分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制约。

酒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表示,要围绕构建“三横三纵、八河连通、多库互济、六水共治”的全市水网体系,接续攻坚做实“水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泉市水网格局图(央广网发 酒泉市水务局供图)

“三横三纵”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围绕疏勒河、黑河、党河、大哈尔腾河、讨赖河、白杨河、石油河、洪水河八条重点河流,构建疏勒河党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玉门市西水东调工程体系、黑河大墩门水利枢纽向讨赖河解放村水库调水工程、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马鬃山供水及“双柳”供水工程、讨赖河流域上下游水库群联合调度体系及讨赖河南北干渠6条引调水通道组成酒泉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我们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构建酒泉水网主骨架,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障供水安全的能力。”酒泉市水务局规划计划科副科长刘彦斌介绍,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生态功能,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增加地表水水源供给量,压减地下水开采,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鸳鸯池水库俯瞰图(央广网发 酒泉市水务局供图)

水是生命之本、文明之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稳定的关键资源。扛起新时代治水兴水管水责任,酒泉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治水“答卷”:2023年,酒泉市实施水利项目104个,完成投资24.76亿元,同比增长27.8%,投资总量位列全省第一;坚持“四水四定”发展原则,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控制目标分别达到14.67%、7.9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615以上;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封填机井眼等措施,累计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1亿立方米。

一座座水库、一道道堤防、一条条输水管道……清水长流,惠泽一方百姓,扮靓美丽酒泉。展望未来,到2035年,酒泉市将基本形成市级水网总体格局,市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县级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