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生活讯(文/彭小伟)网约车司机遭遇合同诈骗几乎是普遍现象,一般都是投诉无门,只能自己无奈地承担后果。

就算有些报了警,警方也只能调解一下,租赁公司巧立名目该扣就扣。

5月23日,成都金花桥派出所在武青北路25号一家租赁公司门口,立了一块警示牌,说这家公司发生55起报警,性质均为诈骗,提醒其他司机签合同时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应该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方法,各地网友都为成都警方点赞。我们也希望成都其他主管部门能够出手,为网约车司机发声,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租赁公司利用合同诈骗网约车司机的案例不计其数,已经严重破坏了网约车行业生态。

像南昌一位师傅失业了,本来想通过跑网约车翻身。每天跑车超过12个小时,赚的流水也只有200块钱左右,完不成和租赁公司合同流水违约,6000元押只能退240元。

这样的故事天天在上演,一波人退坑另一波人入坑。各地主管部门也频繁发布提醒,上当的人还在上当。

5月16日,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市区网约车运力接近饱和风险预警,提醒司机详细了解与平台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和自行承担的风险,详细了解行业从业人员实际收入情况等,做出理性从业选择。

5月15日,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司机面临租赁公司存在夸大市场收益、设置霸王条款、巧立名目收费、诱导违法经营、转嫁经营风险的五大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9日,泉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风险提示,也是指出租赁公司存在夸大市场收益、设置霸王条款、巧立名目收费等情况。

让违法的企业付出代价,保障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成都警方的做法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