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栽培中,滴灌很常见。但是滴灌给浇水施肥带来便利的同时,棚室局部土壤的板结、盐渍化现象也悄然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量施肥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与以前大水漫灌的栽培方式相比,滴灌的用肥量有了很大减少,但是与蔬菜的产量和需肥量相比,实际的滴灌用肥量仍然很大,长期这样滴灌用肥,很容易导致滴灌孔附近的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

原因分析

滴灌模式下,每次的浇水量可控,但相对于大水漫灌,滴灌浇水的模式往往“浇不透”。这虽然减少了养分流失,但是也缺少了水分对土壤的“淋洗”和“压盐”作用,使盐分在土壤的表面集聚,从而对蔬菜根系生长造成危害。这种情况在刚施完底肥的苗期和临近拉秧的结果末期表现最为明显。

想要减轻滴灌下的局部土壤盐渍化问题,关键是要做到精准施肥,建议尽量选择高品质的水溶性肥料,作物吸收利用率高,做到节肥增效。有条件的菜农,可在使用滴灌一段时间后,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浇上1次-2次水,进行大水压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丨果志华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