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四川南充的考生张非,又一次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亲戚朋友纷纷打来电话贺喜:“瞧这孩子多有出息,又考上清华啦!”

可是,张非的父母却愁容满面,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这是5年来张非第4次参加高考,前3次分别考进复旦、北大、清华,可他却2次退学。

面对儿子又一次考中清华,父母更多的是担忧,不知这次儿子能不能顺利毕业?

谁知,父母的担忧尚未平息,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又找上了门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2007年,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录取工作开始后,网络上突然流传出这样一则帖子:

一名南充“高考钉子户”反复从北大、清华退学,目的是谋取高考奖金。

一时间网络上跟帖如云:这名考生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幕后为他反复参加高考而操纵……

顿时,南充的大街小巷骂声四起:“学校现在竟然允许学生这波操作了!太无章法了!四川每年几十万人高考,北大、清华一年在四川总共也只有200个指标,谁允许他进进出出,肆无忌惮抢占别人的指标?”

高考钉子户张非,2003年参加高考,被北大录取。

次年,张非从北大退学回到家乡,被南充一所民办学校许以重金,挖到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高分夺得南充市理科状元,得到了学校10万元重奖。

当年,张非被清华大学录取。次年,张非竟然重蹈覆辙又从清华退学了,同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张空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空谷再次回到南充,换了另一所民办学校,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成绩677分,是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看来又一笔不菲的奖金要被他收入囊中了……

网友对张非高考之事议论纷纷,传得铺天盖地,沸沸扬扬。随后,这个高考钉子户的前世今生被扒了个精光。

02

张非是四川岳池人,出生于1983年,从小就比同龄人聪明,可以说是高智商“神童”。

有一次,正上小学的张非想要爸爸给他讲个故事,可教初中物理的爸爸正在批改学生们的试卷,没有工夫陪他。

然而张非还是不依不饶,站在旁边半天不肯离去,非要爸爸讲个故事不可。

妈妈见不得宝贝儿子受半点委屈,就唠叨起来:“都下班时间了,孩子要听故事,你就先讲一个呗!讲好再改试卷也不迟啊,一天到晚就知道忙学生的事……”

爸爸被母子俩缠得头痛,就随手拿起一张空白的物理试卷,递给儿子,搪塞道:“喏,你能做对一半,我就依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承想,张非不但很快就做完了这张初中物理试卷,而且只错了2道题。

父亲握着试卷,瞠目结舌地盯着儿子,虽然知道儿子平时喜欢读书,也知道儿子经常翻看他的藏书,但是只靠翻翻闲书就掌握了这么多的初中知识,确实太出乎父亲的意料。

此后,张非一路开挂,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从小学五年级直接跳级进入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儿子学习好,全职妈妈自然劳苦功高,每天端茶倒水挤牙膏都不足挂齿,给儿子收拾书包竟然还得接受儿子的监督和埋怨

但是,一切不都是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吗?顺手帮孩子做点小事算什么?

父亲虽然看不惯张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因为工作忙,无心真正管教儿子,再说,儿子的成绩难道不也是自己的骄傲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随他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张非竟因为优秀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妒忌和排挤。加上他沉默寡言,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经常有人时不时地欺负他。

性格使然,张非并没有把这事告知老师或父母,而是把对同学的愤怒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反而让他的学习成绩更加优秀。

转眼中考临近,张非当仁不让稳稳盘踞着重点中学的名额,那一纸试卷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可谁知,这个过场却出了个天大的意外。

03

中考前一天,张非和父亲因为琐事吵了起来。没承想第二天,固执任性的张非就把未消的怒气全撒在考卷上,故意乱答一番。

中考成绩公布后,张非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父亲懊悔万分,却也只能送他去了一所中专学校。

那时,没有人知道,这将彻底改变张非的人生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星捧月的学霸,混进学渣云集的中专,一向自恃才高的张非,真的能接受这样的落差吗?

可是,性格上的缺陷,再加上与父母不能及时平和地沟通,让他又一次选择默默独自消化。

在中专学校宽松的环境下,张非放弃了以往坚持和奋进的态度,转而一头扎进了网络游戏里。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他肆无忌惮地继续做着自己的王。

直到一天早上,老师点名时发现张非没来上课,几经周折,到网吧“抓回”了蓬头垢面的张非,大家才知道,他已经深陷游戏无法自拔了。

转眼到了毕业之际,张非一无所获,难道以后只能回家啃老了吗?

猛然之间,张非大彻大悟,思虑再三,自己没别的本事,不过学习考试还是手到擒来。于是,张非向父亲提出了去高中复读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子回头金不换,父亲看到儿子终于“洗心革面”,喜极而泣,马不停蹄地去岳池,联系好了一所高中。

如愿进入高中后,张非立下了一个狂妄的目标:“非清北不上”!

可对一个连高一的课程都没有学过的复读生来说,要在1年之内学完高中全部的课程并备战高考,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2002年,高考成绩出来了,张非考了619分,果然与清北失之交臂。当父亲一路报喜地拿回复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张非却看都没看就丢到了一旁。

然后,一脸失落地轻声说道:“复旦有什么好读的?不是清北的通知书就不要拿给我!”

父母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刚刚已经发出的喜讯该怎么收场?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的场面才刚刚开始,之后几年更大的喜讯会接二连三,让他们一次比一次更手足无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不过,以张非的学习能力,再考一次也未尝不可。

这次,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安排进省级重点中学岳池一中复读。次年高考,张非取得606分。

怎么越考越差了呢?

原来,2003年的高考试题特别难,录取分数线就相对较低。这一回,张非如愿以偿,收到了北大信息科技学院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同时他还获得了复读学校的奖金3000元。

荒废了几年的学霸终于回来了,父母喜不自胜,又拿起电话四处报喜,在亲朋好友的夸奖声中,希冀着儿子美好的未来。

张非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高耸标致的博雅塔,璀璨如玉的未名湖,乍来时,燕园里的一切都吸引着意气风发的张非,一切都是梦想的模样。

然而好景不长,张非发现卸去了高考的压力,是时候可以重新“宠幸”他的游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他就重蹈覆辙,又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极少参与学校安排的课程学习,第二年,愣是7门功课同时挂科,于是按校规,他被北大劝退了。

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知道张非上了北大,现在就这样回家,该如何交代?

于是张非决定第三次复读,其父母震惊、无奈之余只能听之任之。这次,南充一所私立学校求贤若渴,对张非许下了重额奖学金,成功将他拉拢过去。

重回高中后,心有不甘的张非卯足了劲儿学习,2005年高考,他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竟考出了703的高分,一举拿下了南充理科状元。

这回,张非梦想成真了,他终于考进了心心念念的清华大学,并得到了私立学校许诺的10万元奖学金。

“就属张非有出息,名校随便考,还能给家里赚钱呢。”听着街坊邻里的道贺,张非父母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心存侥幸:“已经有了北大劝退的教训,儿子这次去清华一定能好好学习了!”

可万万没想到,张非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这次沉迷游戏的理由是:不喜欢所学专业。学分不够自然又被清华劝退了。

张非如此不珍惜努力高考换来的名校机会,那么,他拼命高考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为了获得奖励?

05

2007年,张非第四次参加了高考,这回他又以677分的成绩再一次考进清华大学,只是和之前的专业不同。

但是,张非一次次参加高考,也引来了诸多非议。面对网友的口诛笔伐,张非的父母也是百口莫辩,百感交集。

在这一次次复读、高考的过程中,父母都没有对张非进行过引导,而是由着孩子的性子,声称“尊重”孩子的选择,再加上中考随意答题的经历,父母也不敢多加批评教育,担心适得其反。

但是,再次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非的母亲再也坐不住了,她抛家弃夫到清华大学附近租了房子,专门陪着儿子读书,贴身照顾张非的饮食起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在母亲的监督下,张非终于戒掉网瘾,总算平平淡淡读完了四年大学,顺利毕业。网上关于张非“谋取高考奖金”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之后,他一心准备考研,按说对考试轻车熟路的学霸张非来说,考研应该不在话下,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考神”早已离他远去,研究生考试成了他此生永远跨不过去的坎儿。

无奈之下,张非只剩工作一条路了。可没想到的是,学霸张非出入职场却屡次碰壁。因不善与人沟通,多次更换工作又很快被辞退。之后尝试自己创业也都屡屡失败。

昔日光彩夺目的高考天才,如今早就泯然众人。

张非母亲说起儿子万般无奈:“我的儿子不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不会体谅父母,没有自理能力,都这么大年龄的人了,还要父母来照顾。”

“我一直觉得没办法教他,因为他总是一副什么都会了的样子。”张非的一个高复班老师坦言。

张非的同学对他的评价也如出一辙:“读书时张非基本不参加集体活动,就算一起出来了,也是坐在边上。现在他也不跟任何同学联系,更不用说如何往来了,奇人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非天赋异禀,是难得的人才,可兜兜转转,不但浪费了数年的青春,最终结果仍与普通人无异,根本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实在是遗憾。

这是现代版的“伤仲咏”,网络游戏固然害了他,但是父母对他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高考,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公平的一条路,而如今有多少孩子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就振臂高呼仿佛一胜永胜,殊不知,高考以后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而作为父母,到底要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都是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