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天,黄黎敏和方介忠年仅25岁的独生子,因为一场突发病,骤然离世。

彼时,黄黎敏49岁,方介忠54岁。中年丧子的他们,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儿,只剩下空空的躯壳儿,整日以泪洗面。

是在孤独痛苦中度过余生,还是冒险再生育?夫妻俩选择了后者。

然而,头发都已花白的老两口不会想到,他们的选择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在儿子离世后,黄黎敏和方介忠一度陷入了绝望。

亲戚朋友担心夫妻俩出什么事,天天都去看他们,劝他们朝前看,实在不行再生一个或者领养一个。

然而,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两人始终走不出儿子去世的阴影。

2016年底,夫妻俩带着儿子生前最喜欢的“米奇钟”,搬进了刚装修好的新房。

人还是要往前看,他们也想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新家却并没有带来新生活。

150多平的大房子,显得格外冷清,尤其是看着儿子生前精心挑选的红木沙发和餐桌,夫妻俩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绝望。

就连梦里,也是儿子拉着他们,说说笑笑地一起到客厅看电视的情景。

无奈之下,他们萌生了再生一胎的想法。“不管怎么样,至少日子不会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老两口便迫不及待地去医院做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两人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虽然不具备自然怀孕的条件,但可以尝试试管婴儿移植手术。

“你们已经50多岁了,哪怕成功再生育,都不一定能陪伴孩子到成年。这样做,不是害了孩子吗?”医生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黄黎敏和方介忠的内心,他们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不过,他们实在是太想要个孩子了,如果家里没个孩子,恐怕两人都没法活下去了。

高龄进行试管婴儿移植,势必会引来很多人的质疑,其中的风险也是未可知的。

可黄黎敏在医院工作,她认为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而且自己和老公身体都不错,他们坚信能陪伴孩子走得很远。

最终,他们选择了冒险再生一胎。

02

之后,黄黎敏和方介忠开始严格按照医嘱,调理身体。

2018年5月,他们迎来了首次移植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黎敏躺在手术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然而,这场手术却以当场着床失败告终。

夫妻俩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但黄黎敏很快便调整好情绪,为第二次移植手术做准备。

7月,黄黎敏再次进行手术。所幸,胚胎着床成功。

黄黎敏每天按照医生嘱咐进行适度舒缓的运动,一日三餐都用电子秤称重,保证营养均衡,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肚子里的宝宝,希望宝宝能健康长大。

然而,老天并没有眷顾她,两个月后,胎儿竟停止发育。黄黎敏不得不进行刮宫手术。

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让黄黎敏看上去苍老了很多。方介忠担心再这样下去,不但孩子没怀上,妻子的身体也会搞垮了。于是,他劝妻子放弃生孩子的念头,一切都会过去的,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孩子”,已经成了黄黎敏的执念,她认为,一个家庭中,只有有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至少在自己年迈的时候,孩子可以陪自己聊聊家常,端杯茶做口饭水,百年之后,有人可以在自己的墓碑前,献一束花。

因此,尽管经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但黄黎敏想再生一胎的念头却从来没有熄灭过。

随即,她又坚定地投入新一轮的身体调理中。

转年1月,黄黎敏的身体各项指标又调理到最佳状态。

2019年1月11日,黄黎敏进行了第三次胚胎移植手术。

这次同第二次一样,胚胎着床成功。但医生诊断,胎儿的HCG指标偏低,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再次胎停。

黄黎敏听了医生的话,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了。她低下头,看着自己还没有隆起的肚子,双手轻轻抚摸着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宝宝。”

为了安全起见,她回家收拾东西,索性住进医院保胎。

03

在医院,每隔两天做一次检查。每次检查的前一晚,黄黎敏的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整晚都睡不着,她在心里默默祈祷:宝宝,你一定要好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上天听见了这位可怜母亲的内心的呼唤,虽然宝宝的HCG一直偏低,但她却一直在长大。

黄黎敏掰着手指过日子,每过一天,宝宝的安全就多一分,她的心就放松一点。

宝宝6个月大时,黄黎敏去医院拍摄了三维B超,她惊喜地发现,宝宝的额头和当年儿子的简直一模一样。

那一刻,这个52岁的母亲眼噙泪水,她相信,这个宝宝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儿子的化身,为了迎接天使的到来,即使受再多苦,遭再多难都是值得的。

又平安度过一个月后,宝宝终于到了28周,这意味着胎儿稳定,黄黎敏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为了庆祝阶段性的胜利,她还特意去拍了孕照。淡色旗袍,慈祥笑容,那是一个等待小宝宝出生的幸福的母亲。

夫妻俩还为宝宝起了好听的名字“盼盼”,这是他们辛辛苦苦盼来的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黄黎敏又开始焦躁不安,她担心生产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看着已经焦虑不已的妻子,老公方介忠放下手里的工作,一直陪在妻子身边,耐心地开导安慰她。

终于,迎来了生产的日子。

9月25日,黄黎敏在丈夫担忧的目光下,被推进浙大妇院的分娩室。

手术台上,她双手紧紧抓着床单,咬紧牙关,使出了全部的力气,然而,三个多小时过去,胎儿却只露出了头发。

巨大的体力消耗,让黄黎敏的眼睛像粘了胶水一般,怎么都睁不开,但她的身体却在狠狠地用力,意志坚定地要顺利生下宝宝。

助产师见状,以为她已经昏过去了,只得考虑转为剖宫产,并让她的丈夫签字确认。

没想到的是,十多分钟后,奇迹发生了,一名女婴顺产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刻,黄黎敏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肚子空了,随即又听到宝宝的啼哭,她知道自己胜利了。

但随之而来的高龄生产的后遗症,让黄黎敏的月子坐得备受煎熬。

黄黎敏的膝盖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刚生产完的几天,剧烈的疼痛让她根本无法入睡

丈夫心疼地说道:“别的女人没吃过的苦,她全都经历了一遍。”

方介忠本想让妻子在月子中心住两个月,好好休养。没想到一个月后,黄黎敏便吵着要回家。原来,她是看月嫂对盼盼太好了,她担心再住下去,“盼盼的心”就要被偷走了。

方介忠拗不过妻子,只好带着盼盼回到了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盼盼的哭闹,让那间空荡荡的大房子顿时充满了生机,把夫妻俩从失去儿子的痛苦深渊中拉了出来。他们终于不再陷在失去儿子的抑郁中郁郁寡欢,生活中的一切都开始围着盼盼转,老两口只想把百倍千倍的爱都给她。

刚回家的时候,盼盼躺在床上就会哼哼唧唧的,黄黎敏担心她会吐奶,于是,前三天,黄黎敏几乎整晚都不睡,她就那样抱着盼盼坐着,哪怕屁股、胳膊、腿都是麻的,她也不在乎。

黄黎敏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记性不好,还专门写了一本“育儿手册”。每天都要详细记录下盼盼的吃喝拉撒:吃了几餐、每餐食量多少、换了几次尿布……

平时,盼盼只要动一下或者发出一点声音,黄黎敏就紧张地拍拍她,打量她的全身。

比起年轻宝妈,黄黎敏显得更为细致,她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盼盼身上。

就连丈夫方介忠,也变成了专职奶爸,黄黎敏还调侃丈夫,第一次当爸爸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勤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忙碌充实的生活,把夫妻俩拉回了正轨。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盼盼的几次常规体检,却让他们整日担惊受怕。

体检报告显示,盼盼的身高、体重都低于平均水平,更可怕的是,有一次体重不增反降,被医生敲了警钟。

黄黎敏脑子嗡嗡直响,她一页一页地翻着“育儿手册”,仔细回忆着盼盼每天的状态,想到盼盼抬头比其他孩子要晚一个月,夫妻俩更紧张了:“盼盼发育迟缓了怎么办?”

虽然他们已经养育过一个孩子,但对于盼盼出现的一些小状况,还是一点也不淡定,夫妻俩立即带着盼盼做了一次全面检查。

幸好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夫妻俩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差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盼盼的体重终于有所上升,夫妻俩悬着的心才敢放下。

一天,黄黎敏对着儿子的灵位,欣慰地说道:“现在有妹妹来陪我们了,你可以安心了。”

虽然日子已经步入正轨,但现实中还是有一些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夫妻俩带着盼盼出门打疫苗、办出生证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自然地问一句:“这是你们的孙女吧?”

面对这样的寒暄,夫妻俩只得解释他们是爸爸妈妈。在别人一次次错愕的表情中,他们已变得坦然。

为了和“盼盼”更搭,黄黎敏把衣橱里黑白灰的衣服,都换成了颜色亮丽的衣服,她还打算,等彻底断了母乳,就去把头发染黑。

“丧子之痛,别人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我们只希望盼盼能健康长大,陪伴盼盼更长时间。”

确实,丧子之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但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就真的会抚平一切伤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截止目前,我国失独家庭就已超百万,而且每年在以7.6万的速度增加。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年轻的夫妻,选择高龄生育。

2012年年2月10日清晨,60岁的文姨和65岁的刘叔,相继从自家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而背后的原因,竟是因为夫妻俩无力照顾年仅10岁的一双儿女。

同黄黎敏和方介忠夫妻俩一样,1999年,文姨和刘叔的独生子在一场意外中丧生。

此后,文姨和刘叔的生活再无欢乐可言,巨大的悲痛之下,两人选择了试管生子的道路。

2002年,文姨冒死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能再次做爸爸妈妈,夫妻俩沉浸在喜悦中。

没想到的是,这份喜悦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的生活,就像爬山一样,越来越困难,怎么都望不到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夫妻俩本就不富裕,一直靠着运煤和卖煤维持生计,孩子出生后,要支付育儿费、教育费等,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了出去。

而且,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年纪越来越大,照顾起小孩来手忙脚乱,孩子们甚至都不喜欢文姨做的饭菜。

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犹如两座大山,黑压压地向两位老人倒来。渐渐地,两位老人竟变得精神都有点不正常了。

他们懊悔地说道:“很后悔生了这对孩子,其实自己是在害他们。”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终,他们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对年仅10岁的双胞胎,只能由亲戚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悲剧发生后,人们在心痛之余,都在说这对夫妇太自私了,为了填补自己心灵的空白,贸然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最后撒手人寰,这不是害了孩子吗?

也许,这种说法是对的。然而,面对日渐老去的年龄,失独夫妻的养老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无论是血淋淋的事实,还是一连串的数据都告诉我们,选择再孕,背后是失独家庭在面对未来养老压力时,做出的遵从内心的选择。

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下,大部分国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儿孙绕膝,经济不富裕的老人,甚至需要儿女来赡养。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曾提出建议: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金,构建多元化的失独老人养老体系。

建议虽好,但操作起来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在,各地养老院一床难求,有的养老院甚至把号位都排到了百年以外。在人人平等的观念下,失独老人在去养老院机构申请床位方面,并没有优势。

况且,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除了经济、生活上的照顾,儿女与父母之间天然的血脉相连,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无论多少钱、无论多豪华的养老院,都无法解决的。

对此,有人提出与其建议构建失独老人的养老体系,不如对有生育能力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夫妻,加大生育、养娃的补贴力度,在孩子的教育、就医等方面实行减免政策,让失独夫妻在有娃陪伴的情况下,不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

这样,不仅对使失独家庭能够老有所养,也能提高人口出生率,是一个于国于家都有利双赢的“选择”。

而那些无力再孕,或者不想再孕的家庭,是不是可以试着走出家门,散散心,又或找到有相同需求的家庭,抱团取暖。

时间总会慢慢抚平这巨大的悲痛。愿所有的失独家庭,都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安稳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