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囚牢。

想要后半生活得健康快乐,首先要培养养生的意识。

人生下半场,心常乐,性常和,身常动,照顾好身体和心灵,就是最好的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常乐

周国平说: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就是养心。

心若悲观,吸引来的不是疾病,就是灾祸。

而心中常乐,才能远离病痛折磨,战胜一切艰难与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季羡林先生的《过好这一生》里,记录了这样一件趣事。

他从小生活贫苦,没有多少营养摄入,成年后更是四处流离,身体留下了很多病根。

有一回,季羡林生了一场大病,上吐下泻,浑身疼痛,换做常人早已不堪忍受。

由于年纪太大,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次都觉得无力回天,季老却始终面带微笑,表情也是一派祥和。

在医院的46天里,季老一有时间就拉着朋友谈天说地。

空闲下来的时候,还喜欢把当日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

整个治疗的过程,季老心情明朗,心态怡然,丝毫没有面对生死的危机感。

最终,季老成功渡过了这次难关,连医生都赞叹:真是生命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疾病的第一推动力,都来自心中的负能量。

身体状况,就是心灵状态的反映。

心就仿若一个容器,装满喜乐,病痛就无处可藏。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养一份好心态,就是对抗疾病最好的灵丹妙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常和

《黄帝内经》中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状态不佳,多数和情绪有关。

中医里有这样的观点:百病生于气,久郁易成疾。

我们身体里的病,其实大多都是情绪种下的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名相李沆,有一次下朝,被一位书生拦在街头。

书生指着他大骂:你身为宰相,不能造福天下,是为无能,占着位子不让贤,是为无德!

旁边侍卫们大怒,就要上前将书生拿下。

李沆却止住侍卫,他温和地对书生说:我已请辞多次,只是圣上不准。

说罢他就走了。

面对别人的挑衅,李沆始终保持平和,毫不动怒。

回到家中,他就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全然将刚才的事抛在了脑后。

正是这样淡定平和的情绪,让他一生顺遂,同时也远离了病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子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

身体会承载你的所有喜怒哀乐。

情绪不好,大喜大悲,往往导致脏腑失和,对身体造成极大损伤。

养成恬淡平和的性情,才是对身心最好的保养。

遇事心平气和,淡然待之,不让情绪失控,就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常动

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运动越来越重要。

时常运动的人,有着更加规律的生活和更为健康的体魄,因此,也比他人多了一份对抗岁月的底气。

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养病。

不要等到被疾病折磨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给健康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分享过自己保持健康的经验。

他说:我每日必进行体育活动,必读书写作。

每天早上醒来,他会先进行一些伸腰、蹬腿等简单的活动,唤醒身体的各项机能。

写作之余,还会到北海公园散步、打拳,沿着河边跑步,以此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得益于此,在90岁高龄时,他仍能登台演讲,声音洪亮如钟,让台下的青年都自愧不如。

梁漱溟先生的经历,正验证了那句话:运动是不会让人后悔的投资,当你开始爱上运动,健康也会爱上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动就像排毒,在排除负能量的同时,也在拯救我们疲惫的身体。

一次两次虽无法看到明显效果,但坚持下去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经常锻炼,就是在加速生命能量的流动。

运动越多,能量流转越快,身体机能随之更新,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得到了滋养。

把运动当成一种习惯,你流过的每一滴汗,都是对衰老发出的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子·山木》里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意思是说,养生如同牧羊一样,需要时时刻刻鞭策自己,丝毫不能懈怠。

养生贵在坚持,心常乐,性常和,身常动,为身体撑一把伞,铸一道墙,去屏蔽世间的纷扰,抵御病魔的侵袭

当你身心都开始动起来,自然不怕衰老,不怕疾病,越过越年轻,越活越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片 | 隐山茶斋

来源:抱蒲堂 微信号: bpth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