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名博主PAPI酱曾在一档节目中,做出过一个人生排序:

第一是自己,其次是伴侣,然后是孩子和父母。

这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太自我、不孝顺、没有责任心。

可人到中年,我才发现她的这种自私,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表现。

黑塞曾讲:无法自爱就无法爱人。

女到中年,事业家庭一肩挑,柴米油盐琐事缠。

我们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却可以将目光聚焦自身,先划好自己的桨,再当那渡人的船。

富养自己:

你先爱自己,别人才会来爱你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

组建家庭,成为母亲,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是从此失去完整的睡眠,整日围着孩子和灶台转,变得憔悴疲惫;

是日复一日被琐碎消磨,早已忘了曾经的自我和当初的梦想。

成为母亲以后,要养家,要顾娃,我们把所有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家人,却唯独忘了好好爱自己。

认识一位妈妈,常年穿着破旧褪色的衣服,吃饭时永远最后一个上桌,买东西先顾孩子,旅游时优先考虑丈夫的好恶。

到最后孩子被她养得骄纵跋扈,老公也拿她当免费的老妈子使。

常年穷养自己,她的嘴是下撇的,头发是枯黄的,脸上写满委屈,脾气也是一点就着。

作家苏芩曾说: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被亏待出来的。

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是徒劳无功。

女到中年,永远不要等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

我们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幸福快乐了,才能溢出幸福给家人。

从今往后,把倾注到孩子身上的精力,留一点来爱自己,把投射到家庭中的期待,留一些去成全自己。

你可以培养一些业余爱好,插花、画画、瑜伽,去学习一门新技能。

当你学会富养自己,你会发现,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也会明朗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放养伴侣:

降低期待,指望别人不如寄望于自己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曾接待过一位男性来访者。

来访者痛苦地表示:自己所有的挫败感都来源于自己的妻子。

妻子要求他既要忙事业更要顾好家庭。平日说话里有八句都是在数落他,似乎永远都对他不满意。

一开始他会回击,可时间长了就只想沉默,他不想跟妻子沟通,不想回家,两人的关系也摇摇欲坠。

这个妻子,像极了曾经的我们。

我们或多或少都在感情中索取过、期待过。

希望伴侣事无巨细地照顾我们,能读懂我们的每一个想法,希望他功成名就,又希望他照顾家庭……

可索取越多,期待越高,婚姻就越是岌岌可危。

从青葱岁月走到人生半程,我们明白了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

我们会在与生活的无数次碰撞中,理解了生而为人的无奈和局限,减少对伴侣的苛求。

我们会在希望、失望、希望再失望的过程中逐渐看清:与其对别人抱有期待,不如寄望于自己。

就像《人间值得》的作者中村恒子。

曾经她的丈夫不求上进、嗜酒成性,对孩子不闻不问。

还爱在外面请客,花钱如流水,导致生活总是捉襟见肘。

她哭诉、抱怨、喋喋不休地数落丈夫,可丈夫却对她更加厌烦,还开始夜不归宿,在外债台高筑。

她对丈夫死了心,出去找了份工作。

职场竞争激烈,她上班时不敢分神,下了班还要继续学习。

当她把投射在丈夫身上的期待用于自我提升,她反而发现了丈夫身上的优点,婚姻生活也变得和睦起来。

可能有人觉得,恒子的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对婚姻的妥协、对生活的隐忍。

我却觉得,这是一份莫大的勇气。

就如郑渊洁所讲: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

降低对伴侣的期待,意味着自我负责,意味着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变幻的世界活得飒爽生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散养孩子:

无条件接纳孩子,才能真正成就孩子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曾说:这个社会最容易让人引起焦虑的地方,教育是其中之一。

而承担了大部分教育职责的妈妈,更容易陷入焦虑之中。

这些年,因为“鸡娃”引发的悲剧层出不穷。

南通一位单亲妈妈逼迫12岁女儿学大学英语,稍有不满意就是一顿毒打,甚至用烧热的锅铲将女儿右脸烫伤。

《人物》杂志报道过一个案例,孩子在初中时被确诊重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一度想要自杀,原因就是母亲长期的高压与控制。

母亲为孩子鞠躬尽瘁,鸡娃鸡到最后,却两败俱伤,实在令人唏嘘。

也许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无论你多么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可能他最终的归宿都是无名之辈。

作家的儿子长大不一定能成为作家,学霸父母也可能养出学渣孩子。

教育,时间是不可逆的,结果是不可测的。

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行要求孩子按我们设定的路线按部就班,而是在他成长的路上,尽可能给予指引、支持,帮他找到自己的热爱。

李玫瑾教授女儿上学时满分120分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这并不妨碍她考上艺术类院校,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好的教育,是妈妈做“园丁”,而非“木匠”。

前者以孩子的习性为主,不过分干预。

后者以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为重,步步改造孩子。

学会散养孩子,不控制,不干涉,只提供孩子自由生长的土壤。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既是解脱孩子,也是成全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讲:

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其实也是女到中年修行的三重境界。

见自己:去探索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自爱;

见天地:去认识一些客观规律,知道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不再强迫控制。

见众生:完成与伴侣、孩子的分化,真正将他们视作独立的个体去看见、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