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我的阿勒泰》“高烧”不止

镜头中唯美的阿勒泰以及游牧民族的自在生活

触动着许多久居城市者的敏感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阿勒泰》剧照

阿勒泰在哪里?

倘若在1个月前,这个问题真会难住不少人

而如今

她熟悉而陌生,亲切又遥远

她也许是这个暑期的旅行计划

也许是需要去实现的 一个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额尔齐斯河上游 摄影/张学文

阿勒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位于我国的西北端

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接壤

即便是在新疆内部 她依然属于遥远的北疆

除于偏远 她还是一个地貌多元的地方

山地丘陵平原沙漠

由北向南依次展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额尔齐斯河上游花岗岩地貌 摄影/杨建

亿万年来

地壳挤压收缩 岩层褶皱断裂

然后是冰川的侵袭

流水的刻画 风沙的吹蚀

孕育出最为神奇的地质景观

新疆有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

阿勒泰就有3

新疆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 也位于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木乃神石城国家地质公园 摄影/李忠东

01

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

阿尔泰山

一条磅礴巍峨的山脉

阿勒泰也因它得名 是阿勒泰地区的“金山

也许正是由于它的存在

阿勒泰才会有春牧场、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才成为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萨克人转场 图片/图虫创意

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

通住深山夏牧场的羊道会穿过这片土地

2005年被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3号矿脉

富蕴断裂带地震遗迹、额尔齐斯河花岗岩地貌

是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地质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号矿坑 摄影/杨建

3号矿脉发现于1935年

它拥有世界级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无论是其伟晶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的完整性

还是稀有金属矿化的广度和丰度

或是它宏伟而独特的构造形态特征 均为世界罕见

它是中外科学家研究花岗伟晶岩和

稀有金属矿的经典地区

被列入许多国家的教科书

被称为“地质圣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久以前

生活于可可托海的哈萨克牧人便发现这里盛产宝石

上图为海蓝宝石。图片源自网络

3号矿的矿物种类及其储量丰度

在世界都极其罕见

发现的矿物多达84种 铍资源量居世界第一位

钽、铌、锂、铯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1941年前苏联便开始对3号脉进行勘探和开采

1955年以后 中国收回管理权 开始独自勘探与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苏联专家在可可托海

在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

正是从这个矿脉挖出稀有金属矿

源源不断地通过额尔齐斯河运往前苏联

以抵偿我国欠这个国家的外债

据统计 单是三号脉就偿还了当时外债的三分之一

所以可可托海矿坑 又有“共和国功勋矿坑”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独一无二的额尔齐斯石 图源/图虫创意

因矿而兴的可可托海镇曾经熙来攘往

如今 随着大批采矿大军的撤离

这里已经失去昔日的喧嚣

成为了额尔齐斯河上游一个安静的小镇

但长达近百年的开采历史

仍让这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请横屏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可托海镇与3号矿坑 摄影/张学文

阿尔泰山之所以 “物华天宝,金玉富蕴

是因为它同时是一条“造山带”

尤其是发生于1931年8月11日的富蕴8级地震

形成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

是世界上罕见的地震断裂带之一

得益于干旱少雨、人迹罕至

珍贵的地震遗迹和各种地震现象

仍被完好地保留在原地

被称之为 全球最好的地震破碎带现场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拉仙格地震塌陷区 摄影/杨建

由于断裂的长期活动

沿断裂带形成长长的构造干谷和三个串珠状盆地

从南至北依次为

吐尔洪盆地、可可托海盆地、喀依尔特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裂带地形示意图

在日积月累中

阿尔泰山泥砂不断被流水带至盆地

形成广袤的平原和串珠状的湖泊

这里土地丰膄肥沃 是准噶尔东缘难得的绿洲

世代逐水草而牧哈萨克人

也因此改变传统 在盆地边缘建立起了定居村落

过了半农半牧半游牧半定居的农牧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裂带形成的伊雷木湖 摄影/杨建

可可苏海 一个沼泽性湖泊

发育大量的浮岛而极富特色

浮岛之上芦苇丛生

夏天碧波荡漾 秋天一片金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可苏海 摄影/杨建

与玲珑雅致的可可苏里不同

群峰簇拥下的伊雷木湖 大气而壮美

湖的东、北和南侧均为开阔地

阡陌纵横 农舍俨然 树木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雷木湖畔阡陌纵横,农舍俨然。摄影/李忠东

作家李娟曾在《羊道,前山夏牧场》一书中

描绘她看到的地震遗迹

“身边是又深又窄的一道沟……

仔细一看 却是地震断裂的痕迹

因为两岸交错的石块和空穴还有着清晰的曾经嵌合在一起的痕迹……

这条两米多宽的深沟将碧绿完整的草地从中破开

一直延伸至我们所驻扎毡房的那座小山的山脚下。”

而且在前山夏牧场

她还亲历了一次震感强烈的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哈萨克牧人从断裂带走过

图左侧为地震形成的地裂缝。

摄影/李忠东

构成阿尔泰山主体的花岗岩

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可可托海北部的小东沟

还形成了令人惊叹不已的花岗岩地貌

这里的花岗岩山峰多呈钟状、穹状、锥状

矗立在碧水彩林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东沟花岗岩形成的钟状峰丛。摄影/杨建

石峰顶部岩石裸露 圆润平滑

四周的岩壁陡立 无数沟槽竖向排列如巨瀑飞悬

岩壁上的裂隙间

生长着白桦树、杨树和西伯利亚云杉

秋天 金黄的白桦 火红的杨树和青黛色的云杉

将花岗岩石峰的巍然与壮美

衬托得极为神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东沟花岗岩地貌。摄影/杨建

02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

——丘处机

金山是阿尔泰山 大河为额尔齐斯河

诗中所写便是阿勒泰的“金山银水”

在阿尔泰山脉发育的众多河流中

额尔齐斯河是最为特殊的存在

因为它由东向西流淌 最终流入北冰洋

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额尔齐斯河上游。 摄影/杨建

额尔齐斯河是典型的梳状水系

所支流均发育于河流北侧

南侧便是准噶尔盆地

布尔津河

最大的支流 喀纳斯 便位于它的上游

喀纳斯是阿勒泰的顶流明星 几乎也是新疆名片

人们对它总不惜溢美之词

如“北国仙境”、“西域明珠”、“人间净土

2004年 它被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也是新疆首个国家地质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喀纳斯河,远端的山呈三角形

是断裂形成的断层三角面。摄影/图虫创意

喀纳斯湖是一个超级断陷湖

喀纳斯在蒙古语中意为

“峡谷中的湖”

它是一个河道型的湖泊 湖形随河流方向展布

长24公里,宽约2公里

平均水深约90米 最大水深188.5米

是我国内陆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天喀纳斯。摄影/图虫创意

它的湖面面积约45.78平方公里

虽属小型湖泊

但容积竟达53.781亿立方米

超过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湖的两岸由泰加林组成的森林景观

或青黛葱茏,或千山红遍

远端,阿尔泰山横亘

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若隐若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喀纳斯 摄影/图虫创意

山体中部牧场与森林相嵌 是最"阿勒泰"的地方

那仁牧场便藏于其中

喀纳斯湖是地质构造与古冰川共同作用的结果

断层控制着湖的形态和深度

古冰川堰塞使其成湖 因为湖既大且深

湖怪的传说始终充满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喀纳斯湖状如豆荚,是一个湖道型湖泊。图源/图虫创意

观鱼亭位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大断崖

又是天然的观湖平台

一道湾吐鲁克

羊背石上古冰川刻画的遗迹

和古老游牧民族的岩画交织在一起

自然伟力与人类文明 跨越时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古老游牧民族的岩画。图源自网络

喀纳斯的河湾

滩流和沙洲 勾勒出最动人的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喀纳斯的河湾和森林。摄影/图虫创意

月亮湾的碧水、神仙湾的晨雾、卧龙湾的细沙

精致之极,美丽之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仙湾 图源/图虫创意

数千年来

先是塞种人的“行国

然后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

瓦剌、准噶尔、乌梁海、哈萨克……

据说成吉思汗留在这里蒙古人

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图瓦人

阿勒泰成为图瓦人最后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禾木乡的森林雪乡 图源/图虫创意

而最为动人是走在转场路上牧羊人

男人骑在马背 女人骑着骆驼背上

孩子装在框里 框由骆驼驮着

前面是尘土飞扬的羊群 身后是一望无边的戈壁

远处是水草丰美的深山牧场

《我的阿勒泰》中的场境

每一个季节都在这里的羊道上演

游牧人的生活与艰辛

成为别人眼中的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游牧民族转场。图源/图虫创意

03

吉木乃神石城国家地质公园

除了北部的阿尔泰山

阿勒泰西部还有另一个山——萨吾尔山脉

相对于阿尔泰山的峻秀与寒冷

这里山谷平坦,相对温暖

是阿勒泰地区优质的夏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夏牧场。图源/图虫创意

在萨吾尔山与准噶尔盆之间

生长着一片奇奇怪怪的花岗岩地貌

似山非山,似峰非峰

高不盈尺,却状貌万千

千疮百孔,又极尽奇绝

它们是准噶尔的风沙长年吹蚀形成的花岗岩石蛋地貌

其中吉木乃草原石城便是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吉木乃花岗岩石蛋地貌。摄影/李忠东

2018年2月

吉木乃神石城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这里是一个“怪石世界”

石丘兀立 石蛋层叠

或如骷髅鬼面 或如妖魔神怪

地质学家称之为石蛋

而哈萨克牧民称为“阔依塔斯

意为“羊群一样的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吉木乃草原神石城石蛋地貌。摄影/李忠东

神石城的石蛋 分布于萨吾尔山北坡前山

海拔1400米至2000米之间

多组垂直节理和斜节理

将山体顶部切割得支离破粹

形成状如虾、蜈公、鳄鱼、蚂蚁

等节肢动物的象形景观

崖墙两侧

形成状峰、石堡、石壁、石墙、石柱等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吉木乃草原神石城石蛋地貌。摄影/李忠东

山顶

石蛋的浑圆度和分离度恰到好处

恰其海石蛋上

发育着巢状石穴

就像一个个残破的蛋壳 或精巧的镂空石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恰其海石蛋,残破的蛋壳

是石蛋发育的晚期阶段

摄影/李忠东

除花岗岩石蛋地貌而外

克孜里塔斯山上还有近千个石臼

最大的直径有五米

最小的也有鸡蛋大小 星罗棋布,妙趣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孜里塔斯山上还有近千个石臼。摄影/李忠东

神石城的石蛋 发育在草原

河溪、绿草、野花、苍鹰、岩燕、虫鸟

岩石的坚硬与冰凉

遇上草原的柔情与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木乃草原石城。摄影/李忠东

怪石”形成的“人物、动物的世界”

遇上真实的人与动物 顿时妙趣横生

游牧而来的哈萨克人

他们把牛羊放逐在草原 把毡房搭建在石蛋之间

把文明的遗迹留在了岩壁上、洞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下的游牧区 摄影 / 张学文

阿勒泰的美

作家李娟已经写得很多了

阿勒泰更为久远的来龙去脉

其实就藏在这些地质景观里

它们既是美的源头

又是最极致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李忠东,富蕴断裂带 阿尔泰山的“伤疤”,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第04期

[2]李忠东,喀纳斯,中国“雄鸡”最美的尾羽

关注公众号,收看更多有趣内容

撰文|李忠东

编辑|李忠东 李馨宇

摄影|杨建 李忠东 张学文

部分图源|图虫创意

本文由侠客地理公众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