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养孩子,就像是我们身处十字路口一般

每一条路都有着不同的沿途风景,而孩子最终适合哪一条路,也只有挨个了解后才能知道

不想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您已偏航的声音”,那父母就要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方向指导者,避免走弯路

而优秀背后的家长呢,并非是无迹可寻,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往往具备一定的潜移默化影响

就拿讲话这件事来说,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意思,从不同嘴里说出来的效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做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也一定要掌握一些能让孩子变得优秀的金言妙句

比如,以下6句话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就颇深,建议收藏备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对孩子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你可以享受

想要的东西自己争取

对门家的邻居,家里是做早点生意的

每逢节假、和周末的凌晨4:30,他们就到房间把熟睡的两个孩子叫醒

大女儿11岁,小女儿8岁

两个孩子也没有赖床,积极地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早餐店收拾打杂

好不容易放假了,可以睡懒觉,却在睡梦中就被叫起来干活,这可不是父母为了轻松、能偷会懒,而是在锻炼两个女儿的浪费、和攀比现象

事情回到一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妈妈一边在早餐店忙得焦头烂额,一边还惦记着家里没有吃早饭的女儿

趁着不忙的十几分钟,她快速把早餐送回家

可刚推开门就看到映入眼帘的满屋狼藉,地上全是吃完的各种零食袋子不说,还有前几天刚买的手账本、新笔、书包挂件

记得当初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两个孩子可没少下功夫,又是撒娇又是保证说:“我一定会好好保护的”

结果呢,买回家才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被丢在一边不要了

问她原因,给出的回答是:“没有我同学的好看,我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赤裸裸的浪费和攀比呀

因此,这对夫妇商量过后,打算让两个孩子“先苦后甜”,趁着周末节假日到自家店里打工挣钱,有了钱才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刚开始为了实现“花钱自由”,干活的时候别提有多起劲,可真正握着靠劳动挣的钱后又舍不得花

看吧,这就是所谓体验感大于欲望感

体验带来的是成绩,是收获,而欲望带来的只是享受,短暂的满足

如果孩子贪得无厌、攀比浪费,那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享受,但绝对不能浪费、攀比”

必要的时候“不要让孩子那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东西也最好由他们自己去争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先苦后甜,也应该是家长送给孩子成长里的第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你可以攀比

要比就比知识和眼界

“你看,这是我妈给我新买的鞋,特别贵哦,还是名牌的呢”
“快看,他的衣服皱巴巴的,看起来好像是乞丐服”
“有什么好笑的,他爸妈肯定是打工的”

这是来自几个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所嘲笑的对象是一个9岁男孩

因为他的衣着平平,穿的衣服和鞋子不是破洞、就是褶皱多,私底下就很容易被同学拿出来取笑

有一次,男孩上厕所回来,刚好听到几个同学在嘲笑他,当时就回应说:“谁的父母不是打工的呀,不打工哪来的钱,大家心情放开一点,就没什么了”

只要把心情放开,就不用再相互攀比计较了,对吗?可男孩似乎是低估了小朋友的执着

有个女孩当时就不服气,接着说:

“我妈妈是管理人员,是老板”
“你的外表就是没我们的好看”
“还有呀,我们有儿童手表,你没有”

听到这里,男孩非但不气馁,还直接霸气地拿回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先是说:“比外表,比谁有什么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

然后又接着问大家:“你们打算初中和高中去哪个学校,我觉得以我目前的成绩,县一中可以成为奋斗目标”

于是,周围的嘲笑、和攀比声就变得嘎然而止

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山比一山高,比别人更优秀、比别人更受欢迎,孩子也不例外

可要比就要比知识和眼界,这才是你之所以能强过别人的理由

也要告诉孩子:

别人比你优秀时无需嫉妒,你好好努力也照常可以优秀,你比别人优秀时更不能骄傲,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我们要比就跟别人比知识、和眼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你可以泄气

但困难也只是暂时的

上周五去表妹家吃饭,刚进门就听到她在唉声叹气地对女儿说:

“你这偏科那么严重,除了语文还好点,其它哪一科都是垫底的,数学36分,妈妈我小时候也没考过那么低的分呀,英语更不用说什么了,恐怕平时坐在课堂上也是跟听天书一样,根本就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吧”

听完这些话,本身就泄气的外甥女直接两眼泪汪汪,看起来委屈极了

她一边抽泣,一边哭诉着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成绩就是不提升,我能怎么办?我就是那么笨,根本不是读书的料”

听着这番话,我也忍不住吐槽表妹:“劲说孩子,你这些年还是学不会PPT,一有任务了就赶紧四处求助,我让你静下心来多研究、多学习,你还不是告诉我,看到那些文件就头疼”

表妹有些心虚地看了看我,然后还嘴硬地说:“就是因为我不会,所以不能让我的孩子将来也吃「不懂」、「不会」的苦呀”

这里,其实就是:“自己没完成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可怕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心理学上又认为:“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所支配的”,孩子的所有行为也受父母的影响和干扰

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说:“这都不会”、“你还会什么”,那孩子潜意识就会接受“我什么都不会”的糟糕信息

久而久之,在自认为自己很糟糕的观念下,孩子的大脑也会处于害怕、畏难的封闭状态

所以,优秀的孩子从来都是顶着希望成长,他们哪怕现在不怎么优秀,又或者遇到了困难,只要心中有梦想、眼里看得见希望,那一切都将是囊中之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而我们父母能做的也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你可以泄气,但不要忘记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克服困难、把这个坎儿度过去,就能看到更多的美好与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你可以抱怨

但读书是未来有选择

读书累,但生活更累,学会在累中创造更多选择,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有个朋友告诉我

去年暑假的期末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根本不好意思说

一想到成绩那么差,将来可能连高中的门槛都跨不进,她就变得格外急躁

当时,她苦口婆心地劝孩子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拿什么生活?难道跟爸爸妈妈一样,没有知识就吃生活的苦吗”

这样的大道理在孩子眼里根本不在意,还扬言说:“读书也不是万能的,不就是赚钱吗,我现在就可以去卖东西赚钱”

于是,女孩拿出压岁钱,从网上进了很多夜市小玩具,整个暑假也是早出晚归,没时间跟家人说话,也不做暑假作业,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卖货赚钱中

那段时间,女孩也确实通过努力赚了一笔钱,甚至还开心地炫耀说:“读书有什么用,我现在就能挣很多钱”

正当朋友这个妈妈不知道如何是好,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读书的价值时,爸爸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给孩子算了一笔账:

“是的,你努力赚钱的能力值得表扬,可你努力读书的样子更迷人,因为现在努力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未来可以拥有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
“不相信的话,我们来算笔账,你现在每天早出晚归,除了拿压岁钱进货的成本之外,你投入的时间、精力、还有站在街上喊卖的艰辛,能不能保持一直有客源、又是否可以坚持一辈子呢”
“所以,现在吃些苦,努力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做任何事情也要朝更高更远的地方看,未来很长,你的人生也需要更多机会去实现价值”

听完这笔账、和这番道理,女孩也不再嘴硬了,她喃喃自语说:“卖货也没有那么简单,每天风吹日晒的,还是坐在教室里舒服…”

是呀,读书的意义就是为了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给孩子灌输的道理也应该是激发孩子梦想,而不是把成绩看得比天高

如果把成绩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学不进”、“不想学”的畏难和厌学心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你可以狭义

但帮人前需要先自保

小朋友的世界比较单纯,也喜欢讲究义气,可我们也要告诉孩子:狭义的前提是先自保

留守儿童安安,是一个特别狭义、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他有个特别好的朋友叫小杰,两个人基本上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安安呢,本来是班里的三好学生,也深受老师们的看好,可有一天却因为打架斗殴被送到医院治疗,回到家还整整休养了一个月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打架,但真正的内幕却是安安的行侠仗义

那天放学,安安本来和小杰相约一起回家的

因为临时值日就耽误了一会,等到了学校门口发现小杰不在,也连忙沿途追赶

就在半路上,他看到小杰被几个校霸围在一起欺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性狭义的安安哪里受得了朋友被欺负,二话不说就冲进人群中帮忙讨公道

可一人之力无疑是以卵击石,朋友的公道没讨回来,反而被对方推到小河沟,摔伤了胳膊不说,就连鼻子也碰在尖锐的石头上流血不止

后来,尽管学校对此进行了处分,安安也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和治疗,可被群殴的伤害、还有休伤期间落下功课的自卑落差,导致曾经的三好学生再也阳光、开朗不起来了

所以呀,仗义是好事,但为人仗义的基础也是:“先自保,后保他人”,这句话要早点对孩子说

假如有朋友受欺负、或者路见不平想要仗义相助,也要告诉孩子:

“正义的力量不会缺席,但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帮人的基础也是有能力解决麻烦,如果对方人多势众,最好的办法不是站出来出头,而是尽快寻求学校、群众或者警察叔叔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你可以坦率

但说话也要讲究方式

不得不说,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而说话也确实是一种情商与能耐

有位单亲妈妈,她能力出色、为人善良,是典型的事业女强人

这样的性格,本来是集万千赞美于一身的受欢迎之人

可跟她接触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她能力出色,但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很糟糕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妈妈的女儿,从小到大嘴巴很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到别人家里吃饭,能当桌嫌弃“这些菜真难吃”

看到有小朋友比她胖,也会直接用肥头大耳来形容

总之,嘴巴快的她,语出惊人,稍有不阻止就能很快把人得罪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妈妈呢,总觉得童言无忌,再加上没有爸爸的原因,她一直愧疚地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于是,当童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成了潜意识的习惯后,女孩就真的成了那个“说话讨厌”的性格

这是什么?这就是坦率里的骄纵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刚开始说话的时候越是懵懂无知,他们分不清好坏,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

如果孩子坦率、但缺乏正确的表达方式,就很容易因为不会讲话而得罪别人

所以,优秀孩子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语言表达、情商能力也是一样,我们更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保留坦率真诚,但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

比如,你觉得对方比你胖时,可以传递“你看起来很有安全感的样子,不会随便被人欺负”,这种以特点发现长处的沟通方式才是化干戈为玉帛,创造更多受人喜欢的外在形象机会

说好话、说好听的话,这不是讨好、更不是虚伪,而是讲话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把美好展现出来才能遇见更多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关于能让孩子变得优秀的一些话,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