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2时50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全国先进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4日16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蔚六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学五十余年,参与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口腔颌面外科。1978年6月,对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取得成功,为晚期颌面恶性肿瘤病例开辟了一条有希望治愈的途径,并获得1980年卫生部重大成果奖。

他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术并获得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引进至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使口腔颌面外科、颌面整复外科和显微外科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和迅速的发展。

1981年,学科成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口腔癌模型--人舌癌细胞系Tca8ll3,而后又建立了我国第一株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及肺高转移细胞株等动物模型,并广泛应用于口腔癌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口腔癌的理化因子治疗及生物治疗(基因治疗)提供了极好的实验模型,已列入我国自建的细胞系。

上世纪80年代,提出经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获国家发明奖,并被国外专著引用。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3项。

邱蔚六常常说

“病人是医生的老师”

医学的进步

既需要医生的临床科研

也离不开病人的贡献

作为医生的他多次把自己的身体

当作“实验品”和“活教材”

曾有媒体报道时将其称为

“敢拿自己开刀的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中称

邱蔚六是个勇于否定自己的人

更是一个敢于拿自己开刀的人

尽管年轻时当过运动员

邱蔚六一辈子却已“身经十刀”

从慢性中耳炎手术

到坏死性胰腺炎手术

他因各种原因

接受过大小10余次手术

邱蔚六指指自己的左耳,这里手术疤痕已看不见,却是他“以身试针”的见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验证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邱蔚六说服同事为自己实施针麻手术,摘除耳前一个可摘可不摘的淋巴结。同事在邱蔚六手脚上的七八个穴位运针,半小时后开始手术,手术过程持续了十来分钟。

“切皮时稍微有点痛,能接受;缝皮时基本不痛;分离淋巴结时一碰到神经末梢,就像闪电一样地痛。”邱蔚六忍痛归纳了“飞刀法”,就是在切皮时必须快,手起刀落一次过。这次亲身经历让他对口腔颌面针麻手术有了客观评价。

最终,他和同事们总结出一套针麻手术操作常规,写入了《针刺麻醉》和他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中。

他说

不少外科医师常常忽略病人之痛

只有自己患病后才能体会

那“咬咬牙”、“忍一忍”是什么滋味

此后,邱蔚六总对同行宣传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神农遍尝百草,那可是冒生命危险的,我动的只能算是小手术。”在他看来,医生尝尝“皮肉之苦”是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自身的体验,邱蔚六发明了一套无需电刺激的“得气留针”方法,他还结合口腔颌面部针麻手术的特点归纳了一套“飞刀法”。

这一整套“针麻”的方法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帮助九院救援医疗队在缺少麻药的情况下渡过了第一轮大量手术的难关。1989年,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邱老的字典里,根本不会有“躺平”这个词。两年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我个人来讲,今年生理年龄90岁了,还要把今后的工作,尽我自己能做的把它做好,做能做的事,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做得成的事情。现在主要是退居二线三线了,给后代写写书,把我的经验教给他,把自己的人生体会也要教给青年人。”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End-

愿仁心仁术的邱院士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