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秘闻:青海骑兵师出青抗战,打得岗村宁次写下“恶战马彪”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九一虎

编辑|t

引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在这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我国许多省市都被日军侵占了。但是,却有八个省份未曾沦陷过,青海就是其中之一。

一、八千残兵奔赴青海抗战

青海之所以没有沦陷,当然离不开地理环境,我们都知道,发动战争的终极目的就是掠夺资源,而青海地处西北边,地处偏僻,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不是日军作战的重点区域。

但是,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青海各界人民上下一心,纷纷号召青海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中原前线抗战。当时各种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青海省人民抗战后援会、国民精神总动员会青海分会、西宁教育界学生会以及妇女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前的青海)

西宁回中还创办了《星月》半月刊,宣传爱国爱教,呼吁回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这本书刊不仅在青海省内发行,还发往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

正是青海人民热情高涨的抗日情绪,引发了日军的不满。日军后来还成立了团队,对回族进行专项研究,他们试图利用回族人民,在西北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

当时,在西北地区最有军事实力的当属马步芳麾下的“马家军”,然而他却忙着围堵红军,无暇顾及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珍贵照片)

在青海人民高涨的抗日情绪的感召下,马步芳对抗日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抽调出8000人成立了骑兵师,指派马彪出任师长。

但是马步芳并不是全力以赴去抗日,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这8000人马大多是从大通、互助、湟源以及第一○○师等各部抽调出来的老弱病残淘汰士兵,而精锐部队却被他保留了下来。

(马步芳珍贵照片)

马步芳还语重心长地和马彪说:“我们不是中央军,士兵和武器都比不上日军,将来你要见机行事啊!”

马彪无所畏惧地说:“人家怎么样我不管,反正你让我去青海抗日,我就去。”

1937年9月,马彪带领着这8000人马,从西宁出发,奔赴青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

二、令日军闻风丧胆

马彪到达青海后,第一件事就是整治运输,确保军民物资的正常运送。

在他来青海之前,由日本浪人和汉奸成立的白莲教匪徒时常拦路抢劫,打劫军民的物资。尤其是在西荆公路沿线,白莲教匪徒时常出没,严重影响了青海与中原地区的物资运输。马彪上任后,当机立断,铲除了白莲教,确保了青海交通运输畅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作品日伪军)

1938年2月,马彪为了确保陇海铁路的安全,派兵驻守潼关。在他驻守潼关期间,运城方向的日军多次遭到他的突袭,潼关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年四月,他发兵前往龙驹寨,击败了伪军部队。

1938年的冬季,孙桐楦对黄河防线进行了战略调整。马彪部队接到命令,前往黄泛区的尉氏、扶沟、鄢陵和华西等县,肩负起河防重任。

在驻守期间,马元林突然叛变,勾结河东伪军,枪杀一名营长。一月后,马元林带领1000多人的日伪军偷渡黄河,侵占了七八个村寨。马彪立即派出两个旅,将那些被占领的村寨一一收服,并且活捉了马元林,将他斩首示众。马彪骁勇善战,他们在这次战斗中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伪军偷渡黄河)

军民抗日决心为之振奋,为此,老百姓还送了马彪一把“万民伞”,以此感谢他守护住了这一方土地。

1939年,马彪的青海骑兵师团被调往河南泛区,负责对战驻守淮阳的日军。就算马彪个人能力再强,面对武器精良的日军,他也不能直面攻击。于是,他摸透日军的作息时间,三天两头带小股骑兵去骚扰偷袭日军。

当日军逐渐厌烦马彪的这种不痛不痒地偷袭后,马彪出其不意地大举进攻,一举突破了日军在淮阳的外围防守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

日军根本来不及反应,被马彪打得措手不及。此次战役虽然未能收复淮阳,但是日军淮阳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马彪的青海骑兵从此一举成名,不仅在抗日一线中小有名气,还让日军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日军和马彪周旋的八年里,几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处处被马彪掣肘,日军高级将领岗村宁次对他恨得牙痒痒的,在作战记录中他用“恶战马彪”这一词来形容与马彪的交战。

(岗村宁次历史照片)

可能马步芳当初都没预料到,他东拼西凑给马彪组建的这支杂牌军,竟然把日军给打怕了。

三、被忌惮的抗战英雄

马彪带着区区8000人的老弱病残,为何如此勇猛?

这就要说起马家军,马家军是西北地区的一支由宗族建立起来的地方军队,分为“青马”和“宁马”两部分,分别由马步芳和马鸿逵掌管。马家军十分彪悍,尤其是马步芳掌管的“青马”,他们作战手段十分残忍,令敌人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珍贵照片)

马步芳虽然是当时的掌门人,实际上马彪的资历比他还要老,按照辈分算起来,马步芳还得喊马彪一声叔叔。在马步芳爷爷时期,也就是马海晏掌门时,马彪就已经从军了。他经历了马家军三代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在马家军内部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马家军拍摄于1934年老照片)

然而掌权的马步芳十分忌惮这位堂叔,生怕影响了自己军权,因此马彪一直都被他打压,没有机会指挥重要战役。

后来马彪因为卓越战功,被国民党当局提升为骑兵第二军副军长、骑兵第一师师长,但是马步芳就不乐意了,他怀疑堂叔是在有意脱离马家军。于是,马步芳找到蒋介石,要求把马彪重新调回青海,这样才能继续受制于他。

蒋介石再三衡量,虽然马彪骁勇,但是兵力远远不如马步芳,而马步芳在西北地区掌管的马家军的实力不容小觑,于是他只好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彪)

1945年,马彪就开始被国民党闲置了起来,在河南担任没有实权的漯河警备司令。离开了战场后,马彪郁郁不得志,加上膝下两个儿子和一众部下都已战死,从此就没有了斗志。

1948年,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年,马彪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享年63岁。

马彪的一生,他为马家军卖命三代,在抗日战争中全力以赴,他守护的防区没有丢失过一寸土地,他的枪口从没有对过一个中国人,这个回族汉子,人如其名,配得上“英雄”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彪珍贵照片)

参考资料: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青海军民的抗日救亡活动.青海新闻网,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