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李敏回韶山,见毛泽连顿时落泪:我终于明白父亲最后的嘱托

很多人知道毛泽连,是从毛泽东的著作里认识他的。毛泽连是毛泽建烈士的胞弟,也是韶山冲李和毛泽东血缘最亲近的人。

毛泽东排行老三,他排行老九。建国后,毛泽连曾十几次去中南海毛泽东家里做客。毛主席也曾多次给九弟回信。

可以说,毛泽连是毛泽东最记挂的家里人。1977年,当李敏回到韶山时,看到毛泽连顿时哽咽落泪:我终于明白父亲最后的嘱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4月,毛泽东收到了毛泽连寄来的一封信件,看后心里焦虑不安,让毛泽东焦急不已。原来,毛泽连在信上说这年春天,湘潭县遭遇了严重干旱,韶山冲里不少农田开裂,没有水灌田,春耕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农民的家里也没有粮食吃。

焦急不已的毛泽东,迫切地想要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于是他决定让儿子毛岸英代父省亲。在儿子临走之前,毛泽东告诉他,要学习几天韶山的方言,还吩咐他在离家30里路下马走路回去。

下车之后,不能在群众面前指手画脚。与此同时,毛主席还嘱咐他要去看望毛泽连。

来到韶山之后的第二天,毛岸英就匆匆来到了毛泽连的家中。他家和毛泽东一家有着特殊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11月,毛泽连在北京,被父亲叫去陪同他去协和医院治疗眼睛。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岸英经常去送饭照料。毛泽连都会激动地说道:“你比我自己的儿子还亲啊!”

虽然毛泽连后来没能在北京工作,但他回家乡之后,毛泽东也时刻牵挂着他。直到70年代,毛泽东重病时,还交代女儿李敏,家乡还有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一个是毛泽荣。

当毛泽连看到岸英来到韶山,连忙迎了出来。

在谈话中,他对毛岸英在北京的照顾表示了感谢。

在毛泽连的陪同下,毛岸英也拜访了不少家乡的长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66年,李敏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湖南长沙。后来她和毛主席说起来的时候,父亲却责怪她没有去韶山。毛主席批评道:“你不该对故乡的乡亲如此淡漠。”

对于父亲突然发脾气,李敏始终不解。直到11年后,李敏和丈夫一起回到韶山,完成父亲曾托付给他的遗愿,要去看看毛泽连和毛泽荣两位叔叔。她才终于理解父亲。

当她们来到毛泽连的家中,家徒四壁,陈设简朴,李敏顿时泪如雨下,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百元交给了婶婶,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她,有空到北京走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连这么多年来,从没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堂弟而谋取私利。他始终记着三哥的劝告,去种田喂猪。

毛泽连的子女们都说,父亲常常向他们说起主席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他是毛主席的亲属,又是烈士的兄弟,在乡村里要带个好头。就是因为堂哥的这一句话,毛泽连决定扎根农村,为毛主席做好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