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头,和我爸是发小,一起长大的。可是我从小就发现,这两家从来不往来。

我爸每次上班路过老杨家门口,就是不进去。

过年过节,别人家串门拜年,我爸妈也没见去老杨家。直到有一天,老杨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

他媳妇早走了,儿女在外地,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谁料到,第一个冲去照顾老杨头的,就是我爸妈。送医院、煮饭、洗衣服,样样不含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居们还嘀咕,你们不是从来不走动吗,怎么突然这么上心?我爸笑笑说,我们虽然平时不怎么往来,可感情一直在。

平时适当保持距离,关键时刻再体现人情味儿。

这样既尊重彼此的生活,又能维持感情,最适合现代邻里关系啊。

我这才明白,原来我爸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亏我以前还嫌他们不够热络,真是年轻不懂事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亲戚,就更有讲究了。

我有个表哥,以前是我的偶像。他不仅长得帅,学习还好,妹子缘一流。上了大学,他隔三差五地往我家跑,和我爸妈相谈甚欢,跟亲儿子似的。

后来表哥毕业创业,生意越做越大,来得就少了。妈妈总是念叨,肯定是飞黄腾达了,把我们这帮穷亲戚给忘了。我也觉得表哥太不地道。

当我考上大学,却怎么也凑不齐学费的时候,表哥第一个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小子,哥这儿有笔闲钱,你先拿去用,以后再还。还不等我开口,他就把钱打到了我卡上。

这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表哥不是不重感情,而是在默默关心我们。后来我慢慢发现,那些成天串门、动不动就来蹭吃蹭喝的亲戚,反而是最靠不住的。生意失败、婚姻破裂,他们往往是最先消失的。

相反,很少来走动的亲戚,关键时刻却能伸出援手。

真正的亲情,不在于见面的次数,而在于记挂的分量。适当保持距离,给彼此留足空间,才能延续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亲戚三不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看,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精辟忠告,句句都是智慧结晶。

在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工作压力大,生活空间小,保持适度社交,给自己留点自由时间,不正是恰到好处吗?

有的人动不动就说,我们感情那么好,怎么很少联系?

殊不知,感情不在嘴上说,而在心里藏。

频繁的走动,未必能加深感情,反而可能引起矛盾。

适当的疏离,反倒能保持新鲜感,让感情常青。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感情也一样,不在联系中升华,就在频繁中消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回避、躲藏,对邻里亲友不管不顾。

人性中最可贵的就是真情实感。

邻居有困难要帮,亲戚有需要要援,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回馈家乡父老乡亲。

只是在日常相处中,给彼此多一些空间,少一些束缚。

你说,这样的人际关系,是不是更轻松、更持久、更有温度?

邻里亲友们能心照不宣地遵循老祖宗的智慧,低调中透着真情,从容中见证温暖,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