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上海的一家医院内,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正在产房艰难生产,孩子脐带绕颈,有些缺氧的风险。而此时的北京,知道女儿即将分娩的毛主席一直提着心。

直到不久后,从上海寄来一封信,信中附有一张婴儿照片,毛主席才放下心来。女儿请他为外孙女起名字,他细细端详着照片,最终道:“就叫孔东梅吧,东是我的东,梅,一直是我最喜欢的。”

困境中的新生命

孔东梅的母亲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长女,贺子珍去至苏联后,为了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有个陪伴,毛主席将女儿李敏也送到贺子珍身边。

离开父亲时,李敏年岁尚小,因此并不记得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日,毛岸英和毛岸青,指着一张照片问她:“你知道这是谁吗?”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李敏脆生生回答道。岸英和岸青相视一笑,又说道:“也是咱们的爸爸。”

“真的吗!”李敏十分惊讶,领袖毛泽东是那么地遥远,她不敢将他和父亲联系在一起,但看着哥哥们笃定的目光,她又迟疑了。

于是,在母亲贺子珍和哥哥们的帮助下,她直接写了一封信和毛主席信中写道:“敬爱的毛主席,人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是您的亲生女儿,到底是不是这回事?请告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到女儿来信的毛主席高兴不已,回了女儿一封电报,道:“娇娇,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高了吧,希望你尽快回到爸爸身边。”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李敏对父亲产生了无穷的向往,她渴望有一天能亲眼看到爸爸。

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国后,居住在东北,1949年,李敏在姨妈贺怡的鼓励下去信给父亲毛主席,毛主席收到李敏的来信很是开心,提出想要接娇娇前往北京,在他身边成长的提议。

因此,不久,李敏便动身,跟着贺怡前往北京。

毛主席对这个久未谋面的女儿疼爱不已,称呼李敏为“娇娇”,常常对别人说李敏是他的“洋宝贝”,在父亲的爱护下,李敏渡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并在1959年和炮兵副司令员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喜结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0年代初,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在胡同里租了一间房子居住,由于条件不好,李敏和丈夫商量,不再生育孩子。

但是,不久,李敏却检查出自己怀孕了,正当两人犹疑不定时,父亲毛泽东直接了当地告诉女儿:“生活再困难,也不能不要孩子。”

正是父亲这句话,让李敏决定生下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孔东梅。孔东梅出生之时,毛主席正饱受病痛折磨,新生命的到来,让他在痛苦之中感到了一丝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孔东梅还没出生,就与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以后的人生中,虽然从没有与外公直接接触过,但外公好像一直影响着她。

孔东梅出生后,父母工作忙碌,实在无力照顾,便将她从往外婆贺子珍处,由贺子珍照顾她。

外婆将对女儿的思念都倾注在了她身上,对她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但是不久,贺子珍由于往事折磨,身体和精神上都产生了一些疾病,无法再照顾贺子珍,因此,孔东梅被交付给工作人员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顾孔东梅的工作人员严厉无比,事事都要过问,因此小东梅一直生活在高压之下,没有一点自由可言。

长大后的她回忆说:“我没有真正的童年,那时我就是一个深宅大院中的小女孩,没有自由,哪怕是过马路买一个五分钱的冰棍都要费尽周折。”

而其他孩子的生活更是令她羡慕,她也渴望亲人的陪伴,渴望见到父亲母亲。

1976年,4岁的孔东梅突然被带到外婆跟前,叫她陪伴外婆一阵子,她看着以往慈祥温柔的外婆神情哀恸,精神恍惚,不由害怕极了。

不久她才知道,原来,毛主席——外公,逝世了。4岁的她从没有见过外公,却也不禁被外婆的情绪感染,悲伤而又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后,孔东梅到了上学的年龄,李敏和孔令华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于是决定将女儿接回身边照顾,让她在北京上学。

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的孔东梅如同鱼儿回到大海,她出生时脐带绕颈,小时候就常常生病,长到6岁身体上仍然多有不足,加之从小不在自己身边,李敏对这个女儿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吃到穿,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到最好。

女儿冬天身体更加不好,但是家里条件不好,为了让她能吃上一口新鲜菜,李敏会到暖棚里买些被商家处理过的黄瓜头和拉秧的西红柿,小小的孔东梅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体恤父母不易,会告诉母亲,自己不吃菜也可以的,很是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孔东梅逐渐长大,李敏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女儿长得越来越像毛主席,眉眼之间,竟能看出毛主席的影子,她下巴上也长了一颗痣

虽然与毛主席长得位置相反,但那股视觉冲击却丝毫没有减少。

看着肖似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内心复杂,她想念父亲毛泽东,父亲的逝世对她来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如果当时她能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能陪父亲走完最后的时光,而不是到了最后一刻,才扑在父亲床前,听父亲说完那一句“娇娇,你怎么不来看我?”后,就永远失去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着对父亲的浓厚感情,李敏常常会对女儿说,她长得很像外公,孔东梅便对外公充满了好奇,她常常缠着母亲问一些有关外公的事。

李敏每听起女儿问及外公,都会拉着女儿坐下,和她讲外公的事情,讲革命先驱们造就的那段光辉灿烂的历史,讲外公一家满门英烈。

条件允许的时候,李敏会给女儿买一些关于外公的书籍,让女儿自己去了解毛主席,耳濡目染,再加之书籍熏陶,孔东梅对外公敬佩不已。

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1992年,孔冬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她认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撰写红色文化书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进入一家文化公司,这家文化公司让初出社会的孔东梅有了一个慢慢与社会磨合的过渡机会,从各种基础工作做起,孔东梅在这里工作了3年之久,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

3年之后,孔东梅认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志向逐渐与公司有了分歧,恰好她得到一个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于是她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先去进一步提升自己。

就在孔东梅决定前往美国时,父亲孔令华突遭车祸,抢救无效逝世,母亲李敏也因过度悲伤,身体出现了问题,住进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