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党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国军拥有着纸面上的绝对优势,持续向解放区发起进攻。

在重压之下,各个解放区都遭遇了巨大损失,其中晋察冀、华中、中原三大根据地都丢掉了首府。

相比较起来,华中和中原情况更惨,整个根据地都沦陷,而晋察冀虽然丢失了张家口,但根基尚在。

这里就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为何在后世的评价中,对华中和中原基本都持理解态度、对晋察冀却是恨铁不成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跟当初的时局以及中央的方针有关。

抗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就开始博弈交锋,最初是在谈判桌上。本来我方在全国已发展出19块比较大的根据地,在不断的协商过程中,就妥协缩减成了8大解放区。

当时陕甘宁解放区首府位于陕北延安;东北解放区首府位于黑龙江哈尔滨;晋绥解放区的首府位于山西兴县;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位于河北邯郸;

晋察冀解放区首府位于河北张家口;山东解放区首府位于山东临沂;华中解放区首府位于江苏淮阴;中原解放区首府位于湖北大悟。

除了陕甘宁相对安全外,其他七个解放区都要直面敌人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做战争部署时,重点就放在了中原地区,为何?除了这里地理位置重要外,还在于我中原根据地是四面环敌的。

对他们来说,攻打中原地区,把握更大,希望拿下这个“开门红”,来引发连锁反应。因此,1946年6月,解放战争就以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拉开了序幕。

而在我党的战略中,中原根据地的丢失,几乎是必然的。早在日本投降不久,中央就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

这个“南”,主要就是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他们最大的任务是尽可能迟滞敌人的进攻,拖住国军的脚步,为那个“北”——东北战场争取发展时间。

所以,中原根据地在整体的决策部署里,属于必要时可以放弃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很无奈也很现实,毕竟我党兵力就那么多,能抽得出来的机动力量都去支援东北了,有得就必然会有舍。

而且在调停谈判期间,国民党对中原的监视是最严格的,我军在这一带旅级以上的部队调动,没办法避开国民党的眼线,四面都是敌人,想支援也支援不了。

种种条件限制,中原的结局差不多就定下了,因此,毛主席等领导并没有太苛责李先念等中原局的干部。

民间对中原解放区丢失也比较宽容的原因在于,中原突围时皮定均打出一手神操作来。

中原军区在得知被包围后,做出的应对是非常仓促的,王树声给1纵1旅旅长皮定均下令,让他带着7000人拖住敌人三天,掩护主力突破平汉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里面有个漏洞,3天后怎么办呢?皮定均就去询问了王树声,结果王树声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接下来的事需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可向西追赶主力,也可化整为零就地打游击,还可向东挺进,甚至越过长江,突入到苏皖根据地都行。

也就是说,上级认定了这支部队留下来结局不会太好,中原军区对皮定均旅的定位,就跟中央对中原军区的地位是一样的。

可皮定均硬是凭借胆大心细,拖住了敌人的大部队,不仅顺利完成任务,还创造了奇迹——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左冲右突20多天,抵达苏皖一带时还剩5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