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爱吃红烧肉的说法,在他许多身边人那都得到了印证。毛主席爱吃红烧肉,但他想吃的红烧肉又跟一般的不一样:不许加酱油。要知道在“毛氏红烧肉”没诞生前,红烧肉是必放酱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为什么毛主席不吃酱油,有一个故事。毛主席年少时,家里开过小型的酱油作坊。我们都知道,酱油是将一些食材混合在一块,然后经过时间的发酵而成的。在那时候,食品卫生是很少人关注的事,只要吃不死人、味道没问题,那就可以。

当时酱油作坊酿造酱油,大都是通过自然晒制发酵的,毛主席家也不例外。一年夏天,毛主席走进酱油作坊,无意间发现制作酱油的大缸里,有些奇怪会动的白点。他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蛆虫,这让他顿时有些反胃,决心以后能不吃酱油就不吃了。

程汝明学艺十多年,建国前从名师、名店,中餐、西餐全会。1952年10月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他专门负责给外宾做西餐。在此期间,他得到国内外宾客的一致好评,外交部还郑重其事地向他发出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因工作做得好和党性强,程汝明被特别调到毛主席的专列上服务。1956年,他开始专门负责起毛主席家的饮食。当初程汝明得知毛主席爱吃红烧肉,但不吃有酱油的红烧肉时,有些犯难,不知道要不要做红烧肉这个菜了,或是思考做出的红烧肉该怎样弥补不能有酱油的味道缺陷。

酱油的作用,一是上色,二是调味。于是,程汝明冥思苦想,想出改用糖色和盐,也可以起到类似酱油的作用。毛主席尝过后很是满意,之后餐桌上只要有这道菜,就绝对不会剩下。

1962年年初,毛主席将程汝明指派到江青处,负责江青的饮食。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就是,“江青不太懂得节约”。程汝明给毛主席做菜,从不做什么山珍海味,往往选用尽可能便宜的食材,做出最可口的食物。

毛主席爱吃鱼,程汝明就给他做鱼头豆腐,这样既不用整鱼,又能满足毛主席的口味。去江青那之前,毛主席告诉程汝明:“要把江青同志的伙食费控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给毛主席家做了22年的饭,每年的年夜饭也是由他负责。他说,虽然除夕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但毛主席不会给厨房特别的吩咐,并要求程汝明不要“露几手”。所以毛主席的年夜饭,没什么特别的,跟我们现在很多普通人家一样:多做几个平时爱吃的菜。

毛主席酒量很大,黄酒、红酒、白酒都能喝;1960年之前的过年,他每样酒都会喝一点,但到1960年,考虑到年龄大了、身体没以前好了,所以不再喝酒。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一些重要的外交场合,出于外交礼节必须喝一点。

因为年纪,毛主席的饮食习惯一直在变。1970年后,毛主席咳嗽得不停,只得把过去最爱不离口的辣椒戒掉。到最后,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他连红烧肉也戒掉不吃了。

1976年1月30日,毛主席人生的最后一个除夕,他简单吃过一些鱼肉和一点饭,就没再吃东西了。这天,他让身边工作人员也放放鞭炮,热闹热闹。鞭炮声响起时,他僵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见到毛主席笑,工作人员也笑了,游泳池也因此多了几分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领袖做饭,规矩自然是很多的。例如程家人知道程汝明在中南海给大领导做饭,但具体给谁做,程汝明没说,家人也不问。他们来往的信件,永远都是“中南海101信箱”。毛主席去世后,程家人才知道这个“101信箱”,就是毛主席家。

程汝明一开始给毛主席做菜,就被定下了一条特殊的规矩:“不许留菜单。”程汝明一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直到后来有工作人员解释,他才恍然大悟: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以预测出他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对重要领导,若被有心人或敌对势力掌握,很可能据此择日发难,亦或是做什么坏事。

所以,程汝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处理菜单”,具体流程是:写好一份菜单报上去,批准后再抄一份带到厨房做菜,菜做好后又把手里的菜单销毁掉。因为太多事不能跟人讲,所以程汝明很少跟其他工作人员交流做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就是养动物。他养过一群鸽子,还养过八缸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