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也会有“破防”的时候,尤其是带状疱疹,老年人群会反复发作、中青年人因各种原因致免疫力低下时也容易高发。5月25日“国际爱肤日”前夕,沪上皮肤病专家围绕带状疱疹的防治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庭答疑解惑。

50岁以上人群易遭受“切肤之痛”

数据显示,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各种皮肤疾病中,尤以偏爱中老年人群的带状疱疹让人“痛彻心扉”。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皮肤科主任徐楠介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带状疱疹可导致红斑或簇集性水疱,多发于身体一侧并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只要有神经分布的地方都可以发病。大部分的带状疱疹处于神经分布的单侧区域,极少数也有双侧。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以水疱分布的面积为主要评估标准,而是以神经损伤的程度来判断,包括神经所分布区域器官的受损程度。有些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在头面部,影响一侧的眼睛甚至耳朵,这种情况属于比较凶险,如果不能早期积极地控制,就可能会产生视力的损伤以及听力的损伤。有些患者虽然疱疹发生在常见的部位,比如腰腹部,但是它会影响内脏器官,如膀胱等,老年患者因此发生暂时性无尿,严重影响肾功能。还有些老年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痛觉不明显,反而以瘙痒为主,说明受累神经区域尚未完全康复。

除了造成皮肤损伤外,带状疱疹还会影响神经,引发剧烈的疼痛,急性期疼痛可如灼烧、电击、刀刺一般,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月甚至终身,令人不堪忍受,导致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镇痛,必要时运用糖皮质激素等,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较为有限。徐楠主任指出,将疾病管理关口前移,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无疑是远离“切肤之痛”的关键手段。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等。除此以外,接种疫苗也是中老年人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措施,当前,国家卫健委明确建议老年人注射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三大重点要注意

伴随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群同时也是各种慢性病高发的重点人群。数据显示,我国约3/4 的老年人患有 1 种及以上慢性病,同时患有 2 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 1/3。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吴思雯介绍,相比于一般人,中老年慢病人群离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更近。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而且他们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强烈。与此同时,罹患带状疱疹也会增加其慢病的管理难度。

然而,在中老年疫苗接种方面,目前仍然有一些“疑难杂症”亟需解决,比如接种意识不足、存在疫苗认知误区等。对此,吴思雯表示,中老年人常常担心患有慢性病就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实际上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只不过需要科学地把握接种时机,也就是说当慢性病控制得比较平稳的时候,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当处在急性发作期或者疾病进展期,这时候需要延缓接种疫苗。

中老年慢病人群应更加警惕带状疱疹的疾病风险,而接种疫苗是经济、有效且科学的预防手段。吴思雯表示,中老年群体在接种疫苗时要牢记三大关键词,年龄、保护效力和禁忌证。不同疫苗的适用年龄不一样,对于同一种疾病也有不同的疫苗可供选择;保护效力指接种疫苗人群与未接种人群相比,减少疾病风险的程度,不同疫苗的保护效力也是不一样的;禁忌证就是指谁不能接种该疫苗,比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建议中老年群体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疫苗选择。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