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钟爱看戏剧,对戏曲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把听戏曲作为自己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

1959年的某一天,毛主席特意接见了一位年轻的戏曲演员——左大玢。

毛主席在与她的交谈中,喊到了她的名字。在念到“玢”这个字时,左大玢的心中涌起一丝疑虑,她怀疑主席把自己名字给读错了。

然而,毛主席却以微笑回应她的困惑,温和地建议道:“回去后,你可以问问你的父亲,这个字正确的读法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呢?难道是毛主席说错了吗?接下来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活观音的才女

提到左大玢,人们不约而同的会想到她在《西游记》中饰演的观音菩萨。

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将观音菩萨那慈悲为怀、庄重典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的表演不仅让人深感其慈悲与智慧,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深深喜爱。观音菩萨这一角色成为了左大玢演艺生涯中的经典之作,也为她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其实,左大玢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她扎实的基本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大玢饰演的观音菩萨

左大玢1943年在长沙出生。她的母亲,是当时湘剧赫赫有名四大名旦之一 ——郑福秋,她母亲专攻花旦,为左大玢种下了戏曲艺术的种子,让其从小就与湘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4年,左大玢满怀着着对戏曲的喜爱,走进了湖南省湘剧团的大门,拉开了她专业学习戏曲的序幕。

此后,在她的老师孔艳兰的悉心指导下,她开始了对湘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专攻花旦。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才华崭露头角,技艺也日渐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的左大玢

在剧团的学习时光里,除了孔艳兰的指导,左大玢还得到了湘剧艺术大师彭俐侬的指点。

在大师的细心指导下,她的表演技艺比之前的水平上一层楼,很快便成为了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机缘巧合接见毛主席

1959年的春天,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乘着春风,湖南湘剧团的演员们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表演任务——去省机关为贵客献上精彩的演出。

尽管演出的通知来得有些仓促,但演员们凭借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调整心态,准备迎接这场意义非凡的演出。

当得知自己将上台表演的消息后,左大玢的内心紧张与激动的情绪环绕在心中。

她决定拿出看家本领——《生死牌》,并决定在其中饰演主演王玉环,用自己最擅长的剧来招待来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死牌剧照

当灯光聚焦,她踏上舞台的那一刻,左大玢忍不住向台下望去,希望能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然而,当她目光扫过观众席时,一个身穿中山装、面带微笑的慈祥老人映入她的眼帘。

她惊讶地发现,这位贵客竟然是毛主席!

这个意外的惊喜让左大玢的心跳加速,但她的紧张情绪很快被激动和自豪所替代。她深知这次演出的重要性,因此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表演中。

她以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绎,将王玉环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赢得了毛主席和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后,左大玢一直将毛主席视为心中的楷模。尽管在报纸和电视中无数次见过毛主席的身影,但能与这位新中国的伟大领袖面对面,却是她从未敢奢望的。

然而,这一天,当她意外地得知将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难以言表。

自1959年开始,毛主席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而当他踏入湖南这片故土时,湖南人民更是以满腔的热情与敬意迎接这位伟大的领袖。

接风宴不仅是为了给主席接风洗尘,更是为了传递湖南人民对主席的深深敬意。此外,还举办了舞会,来缓解毛主席繁忙的公务的压力,放松身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大玢,作为戏剧界的璀璨之星,因其独特的才华,有幸成为毛主席的舞伴。在舞台上,她与主席共舞,感受着主席的平易近人和对艺术的热爱。

每一次的接触与交流,都让左大玢深感荣幸与自豪,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在那次难忘的会面中,毛主席与左大玢之间展开了一段愉快的交流。

玢字读法之辩

当毛主席听到左大玢的名字时,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以幽默的方式问道:“孩子,你的名字为什么是‘左’而不是‘右’呢?”

左大玢面对毛主席的提问,带着一丝笑意回答道:“主席,我随父姓,自然就是姓‘左’了。”

毛主席听后,开怀大笑,仿佛被左大玢的回答逗乐了。接着,他略带调皮地继续询问:“那你为何叫‘大芬’呢?是不是因为你喜欢花草的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大玢立刻意识到毛主席可能误解了她的名字,于是迅速纠正:“主席,您读错了,我这名字里的字和‘文质彬彬’的‘彬’同音,但它实际上是‘玢’。”

毛主席听到左大玢的解释后,笑声更加爽朗,他点头表示理解,并解释说:

“其实念‘芬’也没错,‘玢’这个字确实是个多音字。你可以回去问问你父亲,或者查一查字典,看看它到底有几种读音。”

左大玢对毛主席的博学多才感到惊讶,她点头表示会回去求证。回到家后,她怀着对知识的好奇,向父亲求证“玢”字的读音。

父亲告诉左大玢,“玢”确实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作“bīn”,也可以读作“fē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大玢偶然间翻阅了字典,惊喜地发现“玢”字在古代竟然是对一种美玉的称谓,它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这一发现让左大玢对自己的名字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她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此后,左大玢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意识到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和政治家,更是一位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理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