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程汝明开始为毛主席工作,1958年进入中南海,成为毛主席的家庭厨师,直到1976年卸任,他和毛主席相交22年。在这22年里,程汝明也养成一个特殊习惯,对此,身边都觉得他自高自大。

对于这一点,程汝明也亲自做出过解释,他说:“过去人家总是觉得我清高自傲,觉得我不爱说话,也不爱搭理人,实际上,我是很想和别人交谈的,但是我很怕因为自己快言快语而泄密犯错误,你要知道,我是给毛主席工作的……”

程汝明的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他退休,离休后,程汝明不再有担心泄密的顾虑,他开始愿意跟别人说起一些关于毛主席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困人家。家里穷,孩子多,他是男孩子中的老大,为了分担家庭生活负担,12岁就下地务农,农耕生活不但辛苦,而且也挣不了几个钱,根本养活不了一大家子。

见他天天这般苦恼,跟他关系相熟的老乡为他提出一个意见:“你知道我在天津打工吧?我干活的永安饭店很不错的,虽然每天也很辛苦,但不愁吃喝,挣得钱也不少,你要不要考虑考虑,跟我一起去天津吧?”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程汝明告别家乡,跟着老乡来到天津打工。当时天津有许多外国租界,外国人多了,自然吃西餐的人就多了,西餐馆子也就多了,为了生计,程汝明来到一家西餐厅工作。

西餐厅的工作让程汝明意识到自己对烹饪的热爱,除了想养家之外,他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厨艺精湛的厨师,为了能学到真手艺,他先后在不同菜系的西餐馆打工,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汝明掌握了俄、英、法等各系西餐的厨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厨师生活是他向往的,薪资足,待遇好,在这样的前提下,程汝明为何去了毛主席身边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程汝明辞去西餐厅的工作,成为国有铁路的一名员工。1952年,程汝明被调到了供与会外宾乘坐的专列上,他主要负责的工作是:西餐配餐。

对于这次调岗,程汝明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兜兜转转再次回到厨师岗位上,既来之则安之,还没上岗,程汝明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做菜,要让外宾看到我们的实力。

果不其然,他烹制出来的饭菜得到外宾们的高度称赞,他们从他的饭菜里吃出了家乡的味道,甚至有一位外宾因他的饭菜而落泪。

程汝明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外交部的表扬,这次之后,他就开始在外国专家乘坐的车厢里当主厨了。

1954年,毛主席在专列上跟客人谈话,热心的主席邀请客人同自己用餐,但由于这次来的客人比较多,导致负责毛主席伙食的李锡吾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如果想要按时完成,那就必须要找外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路局得知此事后,连忙联系了程汝明,就这样,程汝明便加入到为主席烹饪的队列中。

上文提到,程汝明的拿手菜以西餐为主,毛主席虽然也吃西餐,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中餐为主,为了能给毛主席做好饭,程汝明总是询问李锡吾:“毛主席喜欢吃什么呀?他喜欢的菜系是什么呀?有没有忌口的呀?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呀?”

李锡吾非常有耐心地解答问题,在他的帮助下,程汝明的中餐也越做越好了。

在毛主席身边待的时间越长,程汝明也越来越了解毛主席的口味。

1956年,程汝明随毛主席去武汉视察,列车抵达武汉后,程汝明为毛主席赶制出一道特色菜——武昌鱼。

程汝明知道毛主席喜欢吃家乡菜,所以在烧鱼的过程中,程汝明加入湖南人喜欢吃的紫苏叶,然后加入少量的料酒、盐巴、味精,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调料,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味道。

“你这道菜做得太好了,很符合我的味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夸赞也让程汝明发现一个小细节,毛主席似乎不是很喜欢吃酱油,无论做什么菜都不放酱油。

了解这一点后,程汝明在给毛主席做红烧肉时,就不会放酱油进去,为了显色,程汝明在做红烧肉的时候便多了一道程序,他需要将糖先放到热油里熬成红色,然后再把红烧肉倒进去。

现在很多地方都打着毛主席的名号开毛家菜馆,菜馆里的当家菜就是“毛式红烧肉”,如果你发现你吃的红烧肉里有明显的酱油味道,那就说明这家馆子的菜并不正宗。

至于毛主席为何不吃酱油,这还要从毛主席年轻时说起。毛主席以前是吃酱油的,但是因为他家曾经开过酱油作坊,然后有一次,毛主席无意中掀开一缸坏掉的酱油,他看到里面漂浮着好多白色小点,仔细一看,才发现是虫子,在这之后,毛主席就不吃酱油了。

毛主席不吃酱油一事确实很少人知道,除了吃饭的师傅,连警卫员也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程汝明跟着毛主席来到中南海 ,这一年开始,程汝明正式成为毛主席的厨师,也正式入住中南海。

来到中南海后,程汝明和毛主席之间的往来次数变多,程汝明也更了解毛主席的饮食喜好,他看着毛主席每天日夜操劳,十分心疼,就想着怎样能给毛主席做些好吃的,吃好了,人的心情就好了。

程汝明发现毛主席很喜欢油水大的东西,那天下午,他看着眼前的面团发呆,虽然毛主席是南方人,但也很喜欢吃面食,那么眼前这团面能做些什么吃食出来呢?

他想到了油滋葱油饼,程汝明知道毛主席拒绝浪费,所以在不知道毛主席是否喜欢的前提下,他就做了小小一个,没想到毛主席一吃,非常受用,连忙说:“还有没有饼子了?再给我一个!”

见毛主席非常喜欢,程汝明赶紧叫来李锡吾帮忙,他负责擀面,李锡吾负责炸猪油切葱花,两人井井有条,不一会儿就给毛主席烙出好几个饼,毛主席吃得很开心,他们看着也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次,程汝明发现毛主席很喜欢吃东华门那家的萝卜饼,为了能让毛主席随时吃到萝卜饼,程汝明特意找到做饼的老师傅向他拜师学艺。

萝卜饼是老师傅的传家宝,按理来说是不能轻易传授给别人的,但得知程汝明学来是要给毛主席做后,老师傅二话不说,仔仔细细将做饼的秘诀传授给了他。

可见,在毛主席饮食方面,程汝明是下了大功夫。程汝明除了厨艺高超之外,他也非常善于思考,懂得如何随机应变。

1961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武汉会见英国退役元帅蒙哥马利,散会后,毛主席邀请蒙哥马利到自己居住地用餐,主席想带他体验一下中国的饮食文化。

蒙哥马利用餐后赞不绝口道:“这顿饭实在是太好吃了!我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今天是我吃得最饱的一顿!”

见他这般开心,毛主席也非常高兴,但是,毛主席对这件事始终有个疑问。

送走蒙哥马利后,毛主席问护士长吴旭君:“今天晚上的这顿饭,不是咱们的厨师做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番打听后得知,今天晚上的这顿饭是由程汝明和李师傅一起做的。程汝明得知今晚客人是外宾后,便打算来个中西合璧,西餐为主,中餐为辅,因为是尊贵的客人,所以在摆盘上也更下功夫,再换上精致的餐具,这样一来,整顿饭就提高了档次。

程汝明的改变让毛主席蒙了,他都没有反应过来这顿饭是程汝明做的。

程汝明会成为毛主席的家庭厨师,一方面是因为他多年的烹饪技术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程汝明为人正直,性格随和,是个很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