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大家好,我是土木小生,双非院校土木硕士毕业,央企两年,地方国企三年,工地五年,今天跟你俩聊央国企施工单位的那些弊端,或者放大一点来说:在国企工作久了,对个人的办事风格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施工单位,只要是国企,不管是央企也好,省属国企也好,市属国企也好,甚至是区/县级的建工企业,都会有很多分子公司,一般来说,到项目这一级,都是三级分公司了。

比如:中甲集团-乙分公司-丙分公司-丁项目,比如中甲集团-华南分公司-建筑分公司-某项目,比如省建工集团-市政分公司-市政分公司某城市分公司-某项目,这样的三级公司管理模式。

以第一个为例,丁项目隶属于丙分公司管辖,其产值是算在乙分公司头上,但是:一般来说,三级分公司是没有独立法人的,也没有对的经营资质,需要使用其上级公司也就是乙分公司的名义和资质对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也就是说,丁项目,受丙分公司管辖,但对外宣传是乙分公司,使用的是乙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收付款账号也都是乙分公司的财务帐号。

2

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的流程手续,第一要务是程序正义,或者说程序正确。

因为乙分公司直接管辖的是丙分公司,并不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而丁项目的直接汇报对象也是丙分公司,而不是乙分公司。

但是,乙分公司作为二级分公司,规模是很大的,辖下可能有好几个分公司、有几十个项目同时在建,其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是非常忙碌的,很多时候可能根本忙不过来。

导致的结果就是项目上的效率非常的低下,因为丙分公司是三级分公司,没有独立法人,没有单独对外经营的资质和权力,所有的合同都要走乙分公司。

比如:项目上定好的专业分包单位,需要跟公司签合同,那就必须跟乙分公司签合同,而项目又是隶属于丙分公司管辖,所以项目上要定一个专业分包单位,必须先经过丁项目层面审批,然后是丙分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及公司领导审批,再然后是乙分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及公司领导审批,然后才能盖合同专用章。

整个这套流程走下来,没有两个月是办不下来的,一个半月能把合同章改好给回项目部,都算你丙分公司的领导出了大力气了。

合同流程长一点就长一点,只要能顺利走完,大部分专业分包单位也知道国企这个情况,都表示不着急,先进场干活,合同慢慢走就是了。

3

最麻烦的是收付款,前面说了丙分公司是没有独立经营权的,用的都是二级分公司,也就是乙分公司的资质和财务账号,项目上收款,都是打到乙分公司的财务账号。

前面我也说了乙分公司辖下好几个分公司,几十个在建项目,各个部门都很忙,最忙的就是财务部,由于各个项目的收款时间不一样,所以可能财务那边每天都有款项进账,同时每天都有很多款项要拨付。

工作一忙起来,很多事情就顾不上了,就导致项目上对于本项目是否有收到进度款,是否有拨付下游单位的请款,完全不清楚,有三种方式可以知道:

一是咨询业主是否有拨款,咨询下游单位是否有收款,这一点不太好用,主要是业主问起来会很尴尬:你TM一个项目经理,进度款到没到账都不知道吗?

二是咨询自己的直接领导——丙分公司的领导,这个也挺尴尬的,因为实际上丙分公司的领导也不知道,也要咨询乙分公司的财务;

三是直接咨询乙分公司的财务部门,这个有点越级的意思,跳过了丙分公司的领导,不太好。

导致的结果就是让项目上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非常泄气:老子在现场累死累活追进度,陪业主监理喝酒喝到胃出血,骂分包骂劳务骂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结果自己公司还处处拖后腿,签个合同签两个月,收没收到钱、付没付款也不跟我说,两眼一抹黑,一问三不知。

4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程序正义。

你是三级公司,你就要服从二级公司的管辖,一个建工集团的二级公司,辖下多个三级分公司,几十个在建项目,涉及金额几百亿,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不是一两个领导能负的起责任的,所以一切都得按规矩来。

要签合同,没问题,三级分公司先自己审核一遍,再到二级分公司各个部门全部审核一遍,公司领导再审核一遍,最后再盖章。

要付款,也可以,项目上先提交请款资料,三级分公司各个部门先审核一遍看看有没有超付,再到二级分公司各个部门审核一遍,公司领导再审核一遍,最后再付款。

说白了,就是风险均摊,有问题大家一起扛着,毕竟每个环节都是大家一起签批过的,而整个这个流程,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同意,那就打回重新发起,所以往往是项目上急得骂娘,公司领导还慢悠悠地说“按规定办理”,不然出了事谁负责?

这种不讲效率罔顾项目实际情况的程序正义,你不能说它错,毕竟随便一项合同或者付款都是几百万的量级,谁也负担不起,照章办事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你保护自己的手段。

可是项目上实际做事的工人可不管你那么多啊,工资迟迟不发人家就直接堵门了,材料供应商到期没有收到货款直接就停供了……

可能,再往上升一点,我会更加理解“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吧,反正现在在项目层面只会跳脚骂公司流程手续又长又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