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印刷报》5月23日文章,原题:西方分析人士误读了俄罗斯和中国,两国一起绕过了美元 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竞争中,虽然西方硬实力依然很强,但疲态难掩。在亚太地区,美国海军的姿态已从主导转向威慑。经济领域亦是如此,美国已从进攻转为防守,华盛顿在美国市场筑起一道关税高墙。

多年以来,西方分析人士和记者误读了中国和俄罗斯。后者被描绘成经济上脆弱,总统普京被描绘成政治上可能受到挑战。而几十年前就有人预测中国“崩溃”,近来该国还被指陷入困境。结果,俄罗斯出人意料地经受住了西方的制裁,在俄乌冲突中占据上风,普京获得连任。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收入水平拿得出手。

美国宣布对一些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并不意味着会爆发一场全面的贸易争端,因为美方针对的中国产品在美销量不大。因此,美国的信号可能主要基于其国内政治。无论如何,中国仍然是许多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它还可以找到其他市场。但美国进口商可能难以为某些商品找到替代供应源,其消费者将承担成本。

这种防守策略与美国早些时候的攻势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本希望制裁等激进之举能牵制住对手——这造成了伤害,但影响只是局部的。俄罗斯为其石油和天然气找到了新客户,经济持续增长,而欧洲则失去一个重要的廉价能源来源,使德国等经济体的发展受到掣肘。

中俄都开发了绕过美元的支付系统。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比重上升;中国则在过去18个月大量购进黄金。

在技术方面,中国比其他国家起步更早、步伐更快,目前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锂电池等清洁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北京还抢先一步,确保这些行业所需特殊材料的供应。中国现在可能已经准备好突破电子、生命科学和国防制造业的技术壁垒。

此外,西方制药公司已经认识到中国在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崛起的地位。在国防领域,中国正在建造第四艘航母,可能是核动力的。这标志着中国正在跨越另一个技术门槛。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对中国关上科技大门已经太晚了。

在安全领域,西方评论人士担心,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更进一步的行动,可能会引发动荡。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并兑现他对北约的威胁,情况可能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俄关系越发密切,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外交进展。俄罗斯在叙利亚打出一张成功的牌,现在正从伊朗接收无人机。而中国去年促成伊朗和沙特关系正常化。在非洲这个需要大量资金的大陆上,中国的投资超过美国,而一个又一个非洲国家正在赶走法国和美国士兵。

东南亚那些与中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国家,也不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美国经常暴露出自己的不可靠,就像它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时那样。这显然是不利因素。同时,美国政府在乌克兰和加沙问题上采取虚伪的“双标”立场,这也无助于提升西方在“全球南方”中的信誉。

西方评论人士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促进工业发展,因此引来了西方的应对措施。然而,他们没有指出的是,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例如,中国有不少于139家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只有适者才能够生存下来,成为潜在的世界行业龙头。

如果主要出口市场采取关门态度,将对中国构成挑战。不过,印度的经验表明,关税壁垒并不一定能将中国产品拒之门外。北京可能很快就能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这似乎是对西方施压的回应,而不是效仿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做法,当时日本政府主动限制出口。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安全事务、科技发展、制造业、贸易实力,还是外交实力方面,东风都比以往刮得更起劲。(作者TN·尼南,陈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