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在伊朗马什哈德的伊马姆·礼萨圣地,民众哀悼已故总统莱希。 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5月23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在举行会议前,为在5月19日直升机事故中遇难的伊朗总统莱希举行默哀仪式。同日,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布首份已故总统莱希及其随行人员乘坐的直升机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已故总统莱希遇难时乘坐的直升机在事故发生前并未偏离航线,直升机残骸上没有发现子弹或类似物品痕迹。

 现场

  至少300万人参与送行最后告别  

据伊朗媒体19日报道,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和高级官员的一架直升机19日发生事故,在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紧急降落,莱希及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在此次事故中遇难。当地时间22日,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为总统莱希等直升机事故遇难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大批民众涌上街头向逝者进行最后告别。23日,莱希的葬礼仪式将在他的故乡马什哈德举行,阿卜杜拉希扬将于同日被安葬在德黑兰。

当天,莱希遗体运抵马什哈德机场,随后由灵车送往该市的伊马姆·礼萨圣地。大批民众聚集在灵车经过沿途为莱希送行。很多人手捧莱希遗像,为莱希祷告。还有人高呼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口号。由于送行队伍庞大,街道变得十分拥挤,灵车行驶缓慢,途中多次短暂停留。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马什哈德市长穆罕默德-礼萨·卡兰达尔的话报道,至少300万人参加送行。

一名业内人士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事故发生时虽然天气条件不佳,但若是按照仪表显示的路线执飞,发生意外可能性较小。“既然部分遇难者遗体能够被找到,说明黑匣子也应该有保存下来,后续通过解读黑匣子便能调查清楚事故原因。”

 报告

  坠毁直升机全程保持预定航线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23日发布的首份调查报告显示,已故总统莱希遇难时乘坐的直升机在事故发生前并未偏离航线,直升机残骸上没有发现子弹或类似物品痕迹。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援引调查报告报道,坠毁直升机全程保持预定航线,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偏航。事故发生前约一分半钟,坠毁直升机飞行员与总统直升机队中另外两架直升机取得过联系,坠毁直升机残骸上没有发现子弹或类似物品痕迹。此外,在瞭望塔和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中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

报告称,直升机事故当天的大雾和低温天气影响了当地搜救工作,直到当地时间20日凌晨5时,在无人机协助下才确定事故发生的确切位置。一个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高级调查委员会20日上午抵达现场。报告还表示,伊朗政府将在进一步调查后提供更多细节。

 猜测

  天气情况和技术故障或为导致坠机因素  

伊朗总统莱希等人罹难后,外界对于事故原因猜测诸多。除天气、地形和直升机本身等问题,还有舆论指向以色列,但截至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以色列与此次直升机坠毁事件有关。

20日,伊朗国家通讯社曾在一篇回顾报道中将直升机事故归咎于“技术故障”(technical failure)。伊朗红新月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20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在事发地区存在多雾、多雨、能见度较低等天气状况。

此外,伊朗媒体还报道称莱希所乘直升机为美制“贝尔-212”,机型老旧,受美国制裁影响缺乏维护,侧面反映出伊朗因美西方长期制裁而面临的困境。据伊朗Khabar在线新闻网站介绍,美制“贝尔-212”直升机于1968年首飞,1998年停止生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军事分析师、美军退役空军上校塞德里克·莱顿也分析说,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伊朗“难以获得直升机备用零件”,可能无法替换老旧损坏的部分。在莱顿看来,这是除了天气原因外可能导致坠机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

“美国制裁应对致命的直升机坠毁负责”,伊朗国家通讯社20日引述伊朗前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的说法,称美国应对莱希及其随行人员遇难一事负责,因为美国对伊朗航空业实施了制裁。“美国通过制裁向伊朗出售航空工业造成了总统及其同伴的殉难,美国的罪行将载入伊朗人民的史册。”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