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摩托车品牌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可避免。但是市场竞争并不是坏事,良性的竞争是推动不断发展的动力,各大厂家拼理念、拼技术、拼材料、拼设计、拼审美、拼性能、拼价格,想方设法在竞争中取得优胜参数图片),为骑手们提供性能出色、风格独特、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车型,推动摩托车行业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70年代,同处日本的本田CB家族与川崎Z家族的竞争,气门机构从SOHC升级到DOHC,汽缸数从四缸增加到六缸,汽缸排量从750mL扩展到1300mL,推出的诸多车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摩托车进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缸之战

20世纪60年代,日本摩托车尚未树立摩托强国形象,当时的行业特点是:日本的主流是小汽缸排量摩托车,在大排量领域主要是欧美厂家唱主角,骑手们青睐的是哈雷、凯旋、诺顿、BSA等重型机车,而日本摩托车则没有市场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得到改观,潜心磨砺多年的本田捷足先登,在1968年东京摩托车展会上,揭开了高性能摩托车CB750的面纱。这台首开先河的摩托车搭载SOHC 2气门、汽缸排量750mL的并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超过50kW,最高速度可以超过200km/h,成为当时能从市面上购买到的跑得最快的摩托车,因此一经亮相就引发业界风暴。本田CB750实现了摩托车历进化史的重大革命,让体型庞大、重量超标、操控迟钝的重型摩托车成为历史,开启了功率强大、奔驰轻盈、操控灵活的现代摩托车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田率先推出了高性能CB750,这对竞争对手川崎来说,既是坏消息又是好消息。坏消息是,眼疾手快的本田抢了风头,CB750成为高居风云榜的车型;好消息是,川崎干脆拆掉他们相对保守的四缸机器而另起炉灶,采取更加激进的态度参与竞争,并于1972年推出了汽缸排量更大、技术更先进、性能更火爆的Z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1搭载的动力装置也是并列四缸发动机,但是汽缸排量扩大到903mL,压过本田CB750的风头,成为当时日本生产的最大汽缸排量摩托车,超过了意大利摩托·古兹850。更令人吃惊的是,为了全面占取上风,川崎工程师放弃了本田CB750采用的SOHC气门机构,为这台并列四缸发动机配置了DOHC气门机构,实现了低转速到高转速范围内的高性能输出。这是川崎第一次尝试在量产型摩托车上采用DOHC气门机构,而当时国际范围内采用DOHC气门机构的量产型摩托车同样属于凤毛麟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更加凶悍的高转速性能,Z1的动力输出显著高过CB750,成为当时跑得最快的市售摩托车。首屈一指的0~100米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让Z1成为名副其实的“公路之王”,对速度分子散发难以抵抗的致命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