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家三千金中的其中一个,总少不了说起其他两个。大概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三个女儿会成为名动世界,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三个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美龄

大女儿宋蔼龄做过孙中山秘书,嫁给了蒋介石的财政部长、银行家孔祥熙,二女儿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革命一生,还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三女儿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成了“第一夫人”,帮蒋介石夺取政权。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因此,有人将宋家三千金形象的概况为“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

然而,在人生的晚年,三姐妹却因为政治上的分歧逐渐断了联系,甚至在大姐宋蔼龄去世时,宋美龄都不愿与二姐相见。宋庆龄去世后,面对宋庆龄亲属的邀约,更是冷漠以对。但令人奇怪的是,两人虽半生不往来,但死后的遗嘱却惊人的相似,每每读起,都令人感到一阵阵的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

  那么,宋庆龄和宋美龄去世后究竟留下了什么遗嘱?为何会让人心酸呢?

革命播火者

清朝末年,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出生在海南文昌的韩家祖居,原名韩耀如,十岁那年被过继给在美国做生意的宋姓舅舅,从此改为舅姓。

宋嘉树在美国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先后在丝茶店当学徒和学校求学,最终从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毕业。毕业后,宋嘉树以牧师的身份回到祖国,一边传教一边从事反清活动,在此期间,宋嘉树阴差阳错通过印刷《圣经》发家,从此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开始做“买办”、办实业,逐渐积累成巨富。

1894年,孙中山来到上海,和宋嘉树这位大企业家相识。由于两人都心向革命,并且一个有组织、一个有钱,因此很快就一拍即合,从此宋嘉树成了孙中山开展革命的重要财政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

在几个女儿长大后,宋嘉树分别送几个女儿前往美国读书,直至大学毕业归来。而大女儿宋蔼龄毕业最早,因此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为了让女儿在革命上得到更多的磨炼,他便介绍宋蔼龄担任了孙中山身边的英文秘书。

宋蔼龄精通五国语言,在孙中山身边当秘书期间,许多革命文书都由她草拟翻译,在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次革命”失败后,宋蔼龄和孙中山一起避难日本,在这里认识了买办商人孔祥熙。彼时的孔祥熙在东京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还为中华革命党筹措革命经费,因此需要经常和孙中山见面接触。

当时的宋蔼龄是孙中山秘书,一来二去,两人就相熟并产生了情愫。不久,在感情日笃的情况下,两人决定结婚,而宋蔼龄为了不耽误孙中山先生的工作,便在婚前举荐了自己刚刚毕业的妹妹宋庆龄前来日本接替她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

孙中山对此无异议,因此宋庆龄刚毕业,就收到了大姐宋蔼龄的电报,让她回国的路上到东京来一趟,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

接到电报的宋庆龄对大姐的邀请犹豫不决,她刚刚毕业,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工作。当时孙中山已经是世界知名的革命领袖,能够在其身边工作自然是一种荣幸,但宋庆龄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也是一名革命青年,她想走出一条自己的革命道路,因此对于相对在革命边缘的秘书工作,她不是十分满意。

不过,最终宋庆龄还是决定先去大姐那边看一看,等看情况之后再做决定。于是,1913年夏天,宋庆龄乘坐轮船穿过太平洋来到了日本。到了日本和孙中山见面后,宋庆龄很快就决定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做革命的播火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

孙中山比宋庆龄大了27岁,和宋庆龄父亲宋嘉树是同辈人,当年宋庆龄在上海出生不久,孙中山就在宋家见过她。宋嘉树同意女儿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也是有着让孙中山照看女儿的心思,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两人相处了两年之后,双方竟产生了男女之情。

当时孙中山已有婚配,并育有子女,消息传出后,不仅宋家全家反对,而且追随孙中山的许多国民党元老也表示了强烈反对。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宋庆龄和孙中山没有丝毫动摇,宋庆龄也表示宁愿和家里断绝关系也要嫁给孙中山。为此,宋嘉树甚至将宋庆龄锁在家中,不让她出门半步。

然而,两人既然已经下了决心,便什么也无法改变。孙中山设法将宋庆龄救出后,两人便前往了日本,而孙中山也将原配夫人卢慕贞从澳门请到东京,请求其答应离婚。在国民党元老以及海内外几乎所有革命党人的反对下,卢夫人却面对着众人慨然接受了结果:“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现在既然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成人之美,与孙先生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与孙中山

最终,孙中山与宋庆龄克服万难,终于走到了一起,两个拥有着火热革命之心的人,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嫁给名利

而在宋庆龄顶着众叛亲离的压力和孙中山结婚时,当时正在美国韦尔斯利大学上学的宋美龄也急匆匆的和一个叫彼得·李的年轻人订了婚。原因无他,二姐宋庆龄的遭遇让她对父母包办婚姻有了阴影,因此为了反对父母可能为自己包办婚姻,她便先斩后奏的找了个中国留学生订婚。

当然,这段纯粹为了应付家里的订婚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宋美龄毕业之前,这桩婚事就被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美龄

这时候的宋美龄在美国生活的十分幸福,当初来美国求学的时候,她是和二姐宋庆龄一起过来的。宋庆龄和宋美龄两姐妹从小关系极好,在国内上学时,两人便是住在一个宿舍,到了美国后,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宋美龄始终有着二姐宋庆龄照顾。在美国的那段时间里,两姐妹相互依靠着度过了异国他乡的生活,任谁都无法想到两姐妹会有翻脸的一天。

1917年,在宋庆龄和孙中山在革命的炮火中到处奔波时,宋美龄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杜兰特学者奖,是当时全校获得此奖的33人之一。毕业后,她便立即启程回国,而此时的她用自己的话说:“除了容貌,我几乎再没有别处是像一个东方人。”在美国度过人生整个重要成长期的宋美龄已经由内而外的完全西化,可以说此行再回祖国,她已换了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刚回国的宋美龄汉语说的磕磕巴巴,回到家后看着幼时熟悉的一切,顿觉已不是当年的滋味,因此到处都是挑剔,还埋怨父亲为什么不买个排场大的房子。老父宋嘉树听后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因此后来在一位朋友就儿女留学的事情问他意见时,宋嘉树再也没了当年送儿女留洋时的意气风发,只是后悔道:“不要送孩子出国,他们回国后会觉得什么都不够好,想把一切翻个个儿。”

并且,在面对婚姻问题上,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宋美龄也和其二姐宋庆龄一样,绝不接受包办婚姻,这让宋嘉树也深感头痛。宋美龄曾说过自己对婚姻的看法:“不能嫁给心爱的人,就嫁给名利!”

然而,宋家幺女眼光甚高,回国几年也没遇到心仪的对象。不过在她回国的次年,父亲宋嘉树就病逝了,从此倒是少了一个在她耳旁唠叨的人。可是,大姐宋蔼龄还有母亲依然担忧着她的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蔼龄

1922年,25岁的宋美龄在上海莫里哀路的孙中山家中遇见了蒋介石,当时的蒋介石只是无名之辈,但他想向上爬的野心促使着他四处钻营。看到宋美龄的一瞬间,他眼睛就亮了,这不仅是因为宋美龄尊贵典雅的气质,还有着宋家的背景在里面。尤其是后者,才是蒋介石心心切切想要获取的东西。

宋家是孙中山数十年革命中的重要财政支柱,如果蒋介石能够娶到宋美龄,就能够搭上宋家这条线。只要有了钱,在这军阀遍地的时代,他很快便可平步青云。因此,蒋介石看向宋美龄的眼神中充满着火热。

在征求了孙中山的意见后,蒋介石开始对宋美龄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然而,宋家一家如二姐宋庆龄、哥哥宋子文等人都不看好这桩婚事,更直白地说,是厌恶且看不上蒋介石这号人。蒋介石文化程度不高,又是个一身血腥气的武夫,身上还带着一身绯闻,任凭哪一点都配不上留洋的宋美龄,这一点所有人有目共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

然而,宋家有一个人却赞成这件婚事,那便是大姐宋蔼龄。“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已控制了黄埔军校以及党政机关的领导权,是北伐将领中的新起之秀,也许宋蔼龄看到了蒋介石的潜力,于是便鼓动宋美龄答应蒋介石的求婚。

宋美龄考虑良久,决定答应这件婚事。如同她当年说的那样,没有找到心爱的人,就嫁给名利,而蒋介石明显是一个极有投资价值的潜力股,再加上自己的帮助,帮蒋介石走上名利的巅峰也不是不可能。

1927年初,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如今的这次求婚,已经不是单纯的婚姻那么简单,而是一场严酷血腥的政治斗争,当年蒋介石已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左派人士都遭到了血腥镇压。因此对蒋介石求婚表示反对的宋庆龄、宋子文等人,无一例外的遭到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

相似的遗嘱

在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暂居上风,而他与宋美龄的婚礼也于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如期举行,宋家唯一缺席的,便是从小最疼爱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嫁给蒋介石后,“第一夫人”的称号从宋庆龄身上转到了宋美龄身上,在革命的低谷中,宋庆龄和共产党人一起默默努力着,而宋美龄则是和反动军阀蒋介石站在了一起。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结合,也意味着宋家的解体。

自此,宋庆龄和宋美龄断了联系,并反目成仇,而她们的下一次重聚,已经是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至此三姐妹暂时放下了往日恩怨重新走到了一起。在抗日救国的大旗之下,三姐妹同心协力共同为保家卫国而呼吁,先后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共同出席过多次会议。

1937年7月22日,宋庆龄、宋蔼龄、何香凝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随后,宋美龄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并宣布全国地方的所有“妇女后援会”都属她的“慰劳会”领导。为响应宋美龄的号召,宋庆龄等人随后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更名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这是三姐妹“破冰”的前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之后,三姐妹各自忙碌在抗日战场上,她们一次次出席会议,号召全国妇女同志联合起来,为抗战捐钱捐物,组织抗日活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姐妹再度因为政见不同走向了分歧。而宋蔼龄也由于丈夫的贪污案被排挤出政坛,从此和丈夫孔祥熙漂泊异国他乡,至此大姐宋蔼龄和宋美龄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生以崇高的国内外威望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而宋美龄则跟着蒋介石退守海岛,从此再次走向了对立。而自从蒋介石死后,宋美龄也被排挤出了政坛,于是也只好避居美国。但即便如此,三姐妹依然保持着不联系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

对于漂泊在外的两个姐妹,宋庆龄先生无疑是最热情的。在晚年的时间里,宋庆龄先生先后数次给宋美龄、宋蔼龄两人写信,希望两人能够放下过去回归祖国,推动祖国统一。然而宋庆龄所发出的信件绝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宋蔼龄和宋美龄收到信后一个字也不愿意回复。

宋庆龄先生以为是两个姐妹没收到,还托人亲自将信送过去,然而对此宋美龄只回复了三个字“收到了”,以表示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心。

甚至,当她们的亲兄弟宋子文1971年病逝美国旧金山时,三姐妹都未曾出席葬礼,以避免任何可能的会面。哪怕当时宋蔼龄和宋美龄就住在美国,也未曾踏出家门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

1981年5月,宋庆龄病危,北京的宋庆龄家属发电报到纽约请宋美龄来见最后一面,而宋美龄仅回复“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然而那时的宋庆龄已到弥留状态,怎么可能再经受长途奔波,因此没过多久,宋庆龄先生就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先生去世前曾留下遗嘱,要求自己死后将骨灰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和父母葬在一起,以在地下陪伴双亲。而宋美龄在去世之前,也曾经留下过类似的遗嘱,在晚年身体渐渐不支的时候,宋美龄经常表示想去上海万国公墓给父母扫墓,并且在其死后也要和父母葬在一起。

两姐妹生前虽然从亲密逐步走向水火不容,但死后的遗嘱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了对父母的眷恋和对曾经那个美好温馨家庭的怀念,因此两人遗嘱传出之后,读到遗嘱内容的人无不心酸落泪,为两姐妹最终的关系叹息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美龄

然而,2003年宋美龄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她最终没能如愿归葬父母左右,也没有和蒋介石葬在一起,而是被安葬到了纽约的芬克里夫墓园中的孔宋家族墓地。在那里,她和那些漂泊海外的孔宋家族子弟一起,永远安息在了异国他乡。

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二人的恩怨,说到底是蒋介石叛变革命、一意孤行的咎由自取。因此,原本宋家三姐妹可以和平相处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姐妹关系,却无奈被政治所裹挟,最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两人最后的结局,既证明了一意孤行、违逆历史潮流没有好下场,也反映了回归祖国才是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