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就被浩瀚宇宙的神秘所吸引,对星辰探索深深渗透在每个国家中,从上世纪开始,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国之间对宇宙的探索也越来越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美国在宇宙探测方面的距离已然达到了242亿公里,就连我们的邻国印度都差不多有0.8亿公里了,那咱们国家探测器的最远探测距离是多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航天探测

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系内的四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他们将在1976年到1980年间构成一种独特的轨道排列,是176年才有一次的绝佳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设计一款探测器,利用这些行星的引力助推,在短短几年内就能造访四大行星!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高度重视,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在1977年9月5日,这款被命名为"旅行者1号"的探测器被发射升空,开启了它的宇宙探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这一次恐:将是永别!离开地球最远的太空探测器,在发射46年后与地面失联(2023.12.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行者1号全长8.6米,约有800多公斤重,整体设计非常紧凑,搭载了多种先进设备:高增益天线用于与地球通信。

三伞式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核电池提供后备电源,电子仪器舱负责数据处理与控制,射电望远镜、等离子波天线、成像仪器等专业探测装置应有尽有,它是当时最先进的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射后不久,旅行者1号便展现了过人的本领,1979年,它利用引力加速技术,借助木星和土星的引力,顺利拍摄到两颗行星的精彩细节,为人类首次近距离观察木星和土星提供了宝贵数据。

通过借助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引力,它竟然突破了日光层,进而进入到了星际空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首个进入到深空的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浸在浩瀚宇宙中,旅行者1号依旧默默前行,多年后,在距离地球约60亿公里的遥远之处,它突转镜头,对准我们这颗蓝色的家园,将地球拍摄成一个微小的拖尾点。

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外太空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的存在,这张著名的"拖尾蓝点"照片,震撼了全世界,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在浩瀚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行者1号超出了它一开始设定的5年设计使用期限,一直持续不停地工作着,到了2012年的时候,它才真正穿过了日光层的边界,完全进入到了星际空间。

此后的10年间,旅行者1号的力量逐渐衰竭,通信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在今年4月份,它恢复向地球发送数据,实在令人不敢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NASA 《旅行者1号Voyager》2024.4.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 2023年 1 月为止,旅行者 1 号已经飞到了距离地球达到 243.7 亿公里那么远的地方,跟地球的距离有 240 亿公里,创下了人类探测器飞行距离的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信源:国家航天局《“旅行者1号”助推器沉睡37年被唤醒,完成点火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探测器

在 2012 年,旅行者 1 号突破了太阳系的“壳”,正式地进入到了星际空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星际空间中航行的探测器,就是这来自地球的使者。

而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2014年9月,印度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只是绕火星运行,但已是印度首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可谓开了一个重要的头,相较于美国航天技术水平,印度或许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绕火星执行任务期间,曼加里安号也取得了不少宝贵数据,通过携带的科研仪器,它测绘了火星表面的地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加里安号搭载了5台科学仪器,包括一台火星彩色相机,用于监测火星天气变化,还将对火卫一和火卫二进行拍摄任务。

作为印度有史以来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发射初期,第四次轨道变轨时推进器就出现过故障,险些导致任务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又遭遇了7.5小时的长时间日食,造成电池能量消耗殆尽,差点失去与地面的联系,曼加里安号飞行时间长达320多天,探测距离约为0.8亿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驻印度使馆-印度科技-印度火早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诺(2014.10.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航天

印度的曼加里安号上的多项关键部件,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印度方面只是进行了组装和整合。

印度在自主研发高精尖探测器方面的能力还略显欠缺,也正因如此,曼加里安号最终只能停留在环绕火星轨道的层面,没有达到更高的探测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自主研发深空探测器方面就更有底气一些,全是凭借自身的力量,实现了一系列创举。

2020年7月23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探索红色星球的宏伟航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半年时间的飞行,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并于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整装落地,实现世界第二个国家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的壮举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总质量大概是 5 吨,它包含了环绕器、着陆器以及巡视器这三大部分,还搭载了 7 台主要的科学仪器,是用来探测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的分布情况、火星表面物质的成分、水冰的分布等多方面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央广网-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2021.5.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祝融号火星车除了可移动外,还可通过机械臂能够对火星表面进行取样,与印度仅在火星环绕运行不同,中国探测器实现了在火星着陆并移动探测,在探测深度和难度上遥遥领先。

不过,中国探测器飞行最远距离的记录还是要属于嫦娥二号了,这个本是为探测月球而生的航天器,在完成第一阶段使命后,被赋予了新的深空探测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4年2月,嫦娥二号就已经突破了7000万公里,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嫦娥二号最远可达到3亿公里的深度,堪称中国深空探测的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