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化的召唤,意公子踏上了深圳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作为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嘉宾,她将在“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中参与讨论。南方都市报专访了这位因为解读苏东坡、庄子和重读语文课本的视频内容而被大家所熟知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因为她的分享,很多人开始感受到,中华文化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抚慰人心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文化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意外艺术”视频号创始人,意公子借助视频这一媒介,带着现代人的问题出发,回溯、追问和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从中寻找当代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内核。

她和团队制作的上百条视频,淬炼于历史长河,以贯穿古今的穿透力勾连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用深刻却具网感的形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共情中运用古人的智慧回应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困惑,在全网收获了超过五十亿次的点击量,网友评价道:“意公子就像一个时间旅行者,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两年,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她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从最初只是在摄影棚和大家讲中华文化故事,分享卷帙山海里前人生命经验的总结,到如今走进中华历史文化的发生地,比如四川眉山(苏东坡的故乡)、龙门石窟、庐山等地,去实地体验古人曾经历的人生况味,我们从那些传承千年诗词文章中,探访在低谷中究竟是什么治愈了古人,而这些经验或许也将给今天遇到迷茫时候的我们以滋养”。她表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美轮美奂,还在于它们传承千年至今,我们如何用它们照亮我们当下的生活。”

随着话题的深入,意公子用“鲜活、灵动”这两个关键词概括深圳这座国际都市的文艺气质。她认为,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内在气质的彰显,深圳年轻、丰富的现实生活肌理不断地为城市提供滋养,越来越多样精彩的文化因子,让这座城市越发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脉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中华大地上,“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进一步“活”了起来。第二十届文博会大幕已启,“数字化、沉浸式”,是意公子对这次文博会的直观印象,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密码获得现代形态的美妙呈现,如何更好地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她表示,文化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是任何一个创作者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就能够独立完成的,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通过和专家学者、内容创作者等学习交流,并借助数字新媒体手段,挖掘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深入浅出,和大家分享我们从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所感受到,所被打动的人和物。

5月24日,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的圆桌讨论发言中,她就“自媒体内容创作”的话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表示,“我认为创新之前是守正,所谓的守正就是找自己,我是谁。作为自媒体创作者而言,我认为就是把自己人生旅途当中真实的一个个片段,经过重新的整顿和剪辑再现和分享给了我们的用户。这是演不出来的,或者说所有演出来的东西是不长久的,最终我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找自己,我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和南都记者的交流中,意公子透露,她和团队的目光将聚焦语文课本,今年会启动重走语文课本之路计划,将自己从文化艺术中获得的滋养分享给更多的人,她希望借短视频,做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推介,希望自己看到的文化美景让更多的人看见。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影:许松龙

视频:黄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