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姚明担任主席以来,对中国篮球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让中国篮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那么看一看姚主席这些年对中国篮球都有哪些“贡献”

第一,职业联赛的改革

姚主席是从NBA成名,将NBA的商业化模式照搬进了中国市场,然而他却只局限于NBA,却忽略了欧洲篮球的推动力,其实这几年中,欧洲篮球的进步有目共睹,一大批出色的球员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约基奇、东契奇、文班亚马等等,看看NBA的最佳一阵,美国的本土球员已经不多了。

实行管办分离,这个也是效仿于NBA,建立次一级联赛,将篮球交给资本,可是咱们得联赛才发展多久,还不成熟,在联赛还没有成形前,于交给资本垄断,这从本质上就不利于联赛的发展。等于把联赛圈了起来,就那么些人在里面自娱自乐如何能发展。

关闭了NBL晋升的道路,让NBL的球队看不到希望,CBA联赛的球队没有压力,纯纯的只为商业,不去扩军,怎么满足中国14亿人的需求,在反观日本联赛,1亿人口的国家有三个级别的联赛,54支球队,而欧洲更是有数千支球队,只有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下,才能产生更多的篮球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红蓝分队,提高竞争力

这一举动初衷是好的,将国家队分为两组,产生竞争意识,也出了不少人才,阿不都沙拉木、吴前都是红蓝对抗时期的打出来的,但是有一个弊端,把人才分流了,往往不是全主力出战,也正因如此,这个政策才搁浅,其实这一点有利有弊,如果稍加改进能起到更好效果,可惜没有坚持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创立中国篮球人才库

这个就有意思了,为了杜绝走后门而研究出来的这么一个东西,有一套自己的数据算法,开始一出来就遭人非议,因为里面入选的都是一些老将,而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不过经过调整之后,稍有改观,不过这种只局限于CBA,只看数据不看潜力的人才库,真的能选出人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出台限制高薪令

此条令一出,让多少CBA的球星哀声哉道,他们拿着NBA的工资干着CBA的活计,也是该限制一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规则,俱乐部为了招募到出色的球员,出了一个签字费的东西,就是换汤不换药,而篮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了好的政策不去执行,下面阳奉阴违也不去惩治,那这限令不就是废纸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改革外援出场时间

这一点是为了让中国球员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拉近了外援与国内球员的水平,还是很好的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发展“小篮球”

这个也是个好政策,篮球要从“娃娃”抓起,关注青少年篮球的蓬勃发展,增加青少年联赛的繁荣,培养中国篮球的接班人,如果有更加完善的选人制度和晋升制度,那就更完美,比如建立各个年龄阶段的篮球人才库。此外还要杜绝青少年联赛中的人情世故,比如获胜球队拿亚军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将国家队国际化

归化了NBA球员李凯尔,对国家队的实力有所提升,聘请了外籍教练乔尔杰维奇,可是这成绩咱就不说了,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为亚洲篮球的崛起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

两败菲律宾,88年首输日本,都是这两年中国球迷的伤心往事,我们从世界第八,变成了亚洲第八,曾经仰望我们的,现在都踩在了我们头上。而联赛中打的激情四射,国际比赛中惨目忍睹,这就是目前改革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任何新政策的出台都有他的滞后性,而且一次做出这么多的改革,中间还有不可抗拒的意外,现在时间还短暂,需要球迷耐心的等待,不过最后的结果如何,中国的篮球能不能经受的住考验,那只有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