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海局势日益加剧之际,印度果然如同外界担心的一样,开始配合美国向中国“呲牙”。一支由驱逐舰、补给舰和一艘反潜护卫舰构成的印度海军舰队,在近期先后穿过马六甲、停靠新加坡,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最终在菲律宾集结。

综合《印度时报》和《环球时报》的相关报道来看,自从南海局势升级以来,印度就开始积极和菲律宾展开联系,并升级双方的军事合作层级。在上个月19号,还向菲律宾运送了一批“布拉莫斯”导弹。这也是印度第一次向外界出售自己的巡航导弹。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可见一斑。此外,在当时的对话中,多次向菲律宾暗示,自己愿意出售更多便宜的军事装备,帮助菲律宾抵御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印度舰队抵达菲律宾,也是按照上次的约定,准备在南海,和菲律宾搞联合演习、军事交流等项目,狂妄到准备和中国在南海对垒、乃至动手。

事实上,对于印度这番让人作呕的惺惺作态,几乎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可以大致总结为3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借由强化印度和菲律宾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对冲当前中印关系。进一步说,就是加重在亚太地缘政治里的“分量”,来迫使中国在各类事务上对印做出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就是谋求军工制造的资金和市场,实现技术上的迭代、地位上的突破。进一步说,和日本向菲律宾贷款建造大型海警船,是一样的意思。没有军工需求,就主动制造军工需求,为本土军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菲律宾,就是印度和日本选择的“冤大头”。

第三,地缘政治上配合美国。我们在过去节目中,但凡谈到亚太局势,就必不可少的提到马六甲海峡。因为这是中国海上的生命线,是中国外贸航线的重中之重。印度海军向菲律宾集结,几乎意味着美国设想的对华包围圈已经成型,马六甲海峡对中国关上大门,已经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理性上来说,印度在当前国际局势的最优解,其实应该是提高自身的地缘政治“分量”。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谋求更多利益。然而当前的印度政府,已经将自己的定位,放在了和中国的对立面上。莫迪炒作极端民粹来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就代表着需要给民粹们一个主要的“集火点”。这个“点”就只能是中国。进一步说,即便印度想要扭转这样的国家政策,国内的民粹舆论和团体不打掉,就注定未来被选出来的领导人,依旧逃不开这样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来说,莫迪为首的宗教团体给印度埋下了一颗“地雷”。

直观地说,不论是体量,还是人口,印度对中国的敌意,注定了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提防印度“发疯”。不论是边境冲突,还是国际事务上的干预,又或者是在上合、金砖组织内部的捣乱,我们决不能继续纵容印度。如今的印度正在经历以宗教倾轧为手段的、畸形的国家民族统一。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量的冲突和死伤。而站在中国立场上,这或许会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肢解”印度,或许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