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一个“白眼狼”是什么感觉?

前不久,湖北大学流传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疑似一位越南的女留学生,在课堂上讲课。

在讲课用的PPT上,显示的是一张越南的“非法地图”。

这位学生还宣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

之后,虽然有媒体称照片和湖北大学无关,但湖北大学在某平台的账号还是关闭了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当中,不得不让人怀疑起这起事件的真实性。

回看以前,类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同样是越南的留学林氏秋妆,曾在自媒体平台公然发表“越南领土”的不当言论。

一边拿着中国的奖学金,一边分裂着领土,她凭什么?

01

人前发表“分裂”言论

人后变身已婚“捞女”

“我之所以拿着全额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是为了用中文告诉中国人:长沙和黄沙群岛是越南的,不是中国的!““南海也是越南的领土,谁敢反对,我就打谁!”

这些话,出自一个外国留学生之口。

这个留学生叫林氏秋庄,是一名越南人,被湖北大学招进文学院后,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她一口中文不仅说的流利,而且,按照所学的专业,未来大概率是会去教外国人学习中文的。

想想都可怕,假如她能顺利毕业,拿着这样的认知去教外国学生,结果会如何?

如此,不禁让人怀疑起这个学校的审核制度。

中国学生上学需要种种把关和审核,外国留学生来中国上学就可以不用查过去的言论吗?

就连在口罩流行的那几年,她还在传播着不实的言论。

不仅如此,早在几年前,这位林氏秋庄已经开始在网上诈骗男人的钱,是一名实打实的“捞女”。

她对外宣称自己是单身,还写情书给受骗男子。

日常聊天中,她经常说一些擦边的话,博取男人好感。

恋爱期间,多次向男子索要钱财,购买各种昂贵物品。

因为每次提见面就会被拒绝,所以男人忍无可忍准备去找她,林庄看到后,直接就把他拉黑了。

后来才发现,原来林氏秋庄早已在越南结过婚。

男人感觉自己受到了“诈骗”,选择报警,并把这事闹到学校。

最终的处理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就如林氏秋庄的“分裂”言论被爆出后,学校认为是她妹妹所发,与她无关。

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还骗着中国的钱。

做着昧良心的事,却享受着比中国学生更高的待遇,凭什么?

02

中国学生梦寐以求的

他们能轻易得到

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到底有多少?

曾经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称:我们现在给非洲留学生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10万块钱左右。

一人一年10万元,这是大部分家庭一年的收入,甚至有很多人辛辛苦苦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外国留学生能享受高待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为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才给出许多“离谱”的福利。

为吸引留学生,很多高校会出台一些特别优惠的政策,比如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不仅能促进国际上的交流,还能增加学校的收入。

然而,这些留学生轻易得到的,却是多少中国学生的梦寐以求的东西。

据统计,国内的硕博的奖学金和补助,可能从入学到毕业也达不到10万元。

我们为了孩子上学,付出了全部,甚至有些家庭倾家荡产,却也比不过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

前不久有个新闻,称某高校为给留学生建宿舍楼,需要花费1.4亿。

据显示,宿舍楼总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房间宽敞,楼内各种设施完善。

可是,这所高校的留学生人数仅仅24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该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住的是上下铺,用的是小桌子,设施简陋不说,连门都是坏的。

学生们曾要求换成“上床下桌”,然而学校每次都找理由搪塞过去,称经费不足,望理解。

换床这个要求很高吗?不过是让换一下家具,增加一下原本狭小的空间。

而学校这边拒绝着,那边转头花上亿元准备为留学生建宿舍楼。

铺张浪费,区别对待。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留学生如此心高气傲了。

更可悲的是,这些人虽然拿着中国的恩惠,却有着不少的“白眼狼”的存在。

03

要接纳,更要筛选

有这样一句俗话:“斗米恩,担米仇”。

很多时候,一个人有困难时,提供适度的帮助,他会心怀感激;

但是给予的好处过多,反而会助长贪欲,恩将仇报。

2021年4月2日,4名赞比亚留学生在中国超市里7次偷盗洋酒,共计15瓶。

一审判决盗窃罪成立,并罚处6500元罚金。江苏大学也回应:开除学籍,之后4人被“遣送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却引发网友们的质疑。

有网友认为,偷盗属于刑事责任,刑拘是最基本的;而且,其中一人是逾期非法居住,数罪并罚,应该刑拘期满后“驱逐出境”,不得再入中国,为何只退个款就草草了事?

还有网友认为,高校以招收国外人才为由,实则让财政倒贴,还招揽了一堆“洋垃圾”。

他们不但吃着国家的补贴,还内卷着国内的教育。

几年前,有个朋友在孩子出生前,移民到了国外。

我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

“以后让孩子以外国人的身份来考国内的学校,就好考的太多了。”

有人说,高考是一种筛选机制,可这种机制往往只对国人有效。

可如今的现实是,给的太多,留的太少。

留下那一部分,也只能在不断地内卷中才能得到,如果失败,仿佛都是自己的错误;

而那些能轻易得到的人,被我们过度包容与无偿接纳的留学生,反而认为这些是理所应当。

回过头看林氏秋庄,她为什么会让人气愤,是她诈骗的事实吗?

显然不是。

她拿着中国的钱,却宣扬着“分裂”言论;

她被中国人接纳,却诈骗着国人的钱财;

她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却认为理所应当。

追其根本,是我们太过于重视利益与个人能力,而忽略了精神、信仰和文化的差距。

我们的筛选不能只对自己严格,对想要在中国学习的外国人来说,要更加严格。

《且听风吟》中写到: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很多时候,得到是一种双向奔赴,真正的慷慨,是把珍贵的东西给更需要的人。

接纳需有度,给予需有度;海纳百川,却也要择善而从。

以文化塑魂,以规则导行;涵育人心,方能收获成长的果实。

点个赞,用包容点亮希望,用原则守护尊严,方能成就教育报国、文化强国的理想。

作者|鱼籽酱·余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