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清朝末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西北边陲的伊犁地区,因此前的战乱而成为了国际争端的焦点。此时的清政府,虽名义上仍是天朝上国,实则已是风雨飘摇。

那年春天,慈禧太后决定派遣心腹崇厚前往俄国进行谈判,意图收回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崇厚,这位在朝中颇有影响力的大臣,此次肩负重任,心怀忐忑地踏上了北去的旅程。

崇厚抵达新疆后,与俄方代表展开了紧张而漫长的谈判。然而,谈判过程中,崇厚似乎逐渐迷失了方向。

他在权力与利益的交织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竟然私自与俄签约,不仅割让了大片土地,还赔偿了高达280万两白银的巨款。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惊。左宗棠,这位威震四方的老将军,得知此事后更是怒不可遏。他在朝会上大声疾呼:“崇厚此举,究竟得了什么好处?竟要把中国的伊犁让给俄国?”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愤怒与失望。

左宗棠深知伊犁对于清朝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西北地区的门户,更是连接中亚的重要通道。失去伊犁,意味着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他坚决反对崇厚的卖国行径,并上书慈禧太后,请求重新审视与俄国的谈判策略。

慈禧太后在得知真相后,也深感震惊和愤怒。她下令对崇厚进行严厉的审查,并撤销了他的所有官职。同时,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新疆伊犁收复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清政府选择了左宗棠作为全权代表,前往新疆进行交涉。左宗棠临危受命,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带着清军和一副亲手打制的棺材,便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在新疆,左宗棠与俄方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与俄方展开了多轮谈判。他明确表示,中国绝不会放弃伊犁地区,也不会接受任何侵犯国家主权的条款。

俄军又怎么会让到手的肉飞走呢,左宗棠眼见谈判不行便开始了武力解决问题。在左宗棠的领导下,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伊犁地区。

然而,俄国军队也不是易于对付的对手,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左宗棠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成功地突破了俄军的防线。在一场激战中,清军终于打败了俄军,成功收复了伊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收复失地的消息迅速转到了朝堂之上,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大喜,她立即下令全国各地庆贺,并赐予左宗棠丰厚的奖赏。

他深知,收复新疆只是开始,要想真正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还需要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和开发。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迅速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民开垦热情,提升粮食产量。同时,他积极推动商业发展,吸引商人投资,促进新疆经济繁荣。在文化教育领域,他建立学校,培养本地人才,为新疆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清朝昏庸无能,但还有着像左宗棠这样的清流在不断拯救着国家,左宗棠维护国家版图的完整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