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其中有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如秦少游的《鹊桥仙》;有通过艺术加工记述历史故事的,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有记录奇闻异事的,如《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的作者是清朝的潘伦恩,当时的读书人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奋斗目标,一年不中再考一年,而潘伦恩就是一个多次参加考试从未中举的书生。

对于一个闲散的读书人而言,游山玩水就成了备考之余的日常活动。而多年旅行的经历,让潘伦恩收集了大量的奇闻异事,他将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集合起来,就编撰成了《道听途说》。

而在《道听途说》之中,记录了三个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读后让人不禁联想到万事万物间的因果循环,以至于感叹劫数难逃,只有心怀敬畏、广积善德,才能活得踏实、无愧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村神树

潘伦恩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子,每年庄稼收成喜人、家畜个个长得肥硕,连最常见的蝗虫、白蚁等危害农作物的虫害都从未遭遇过。

而一切都顺风顺水的原因,在村民们看来,都是因为村里有一棵充满灵气的古槐树。

这棵槐树有多少岁,没人知道,但是村子里一直都有保护、尊重、感恩槐树庇佑的传统。不管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外出办事、顺利返乡,只要看到这棵树,村民们就感到内心踏实、浑身充满活力。

古代时常战火纷飞,很多小村落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消失了。

而潘伦恩的村子,历经风霜雨雪、世事变幻,一直都安然自立,村民也安居乐业,那棵作为潘村守护神的槐树,更是常年挺立不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年,相邻几个村子陆续出现了白蚁啃食庄稼和农用器具的情况,让邻村百姓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唯独潘伦恩的村子,一次都没有遭遇过白蚁的侵害,村民们都说是受到了槐树的庇佑。

一天晚上,在潘村的村民们熟睡之际,一声巨雷响彻天际,就像劈在村子中央一样,吓得大人们全都惊醒、孩子们纷纷啼哭。经过一晚的暴雨冲刷,第二天清晨的村道泥泞不堪,而当村民们走出家门,惊讶地发现陪伴潘村多年的槐树,已被昨晚的雷电劈成了两半。

更让人惊奇的是,巨大的槐树内部,竟然是空心的,里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死掉的白蚁。原来潘村不是没有遭遇白蚁入侵,而是白蚁都被吸引到了槐树的内部,靠啃食树干为生。

经此奇事,潘村的村民们更是感恩槐树为村子所做的牺牲,感叹槐树有灵,用壮烈的方式,回报了村民们世世代代对自己的保护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物皆有灵,或许是本就年老的槐树,因为有了村民们的保护而更加长寿,直至用自己最后一口气,为村子抵御了白蚁之灾。

善意,就是人与自然最好的沟通语言。

四脚怪鱼

潘伦恩游历四海,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与当地人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一次途经一个荒凉的山村,因天色渐晚不宜赶路,潘伦恩就借住在村里一位白发老人家中。

然而看似规模不小的村子,却异常贫困,于是潘伦恩忍不住向村中老人打听起村子的背景。

据老人所说,村子十几年前非常富裕,村民们安居乐业,生活悠然自得。之所以会变成如今的穷困荒地,都是因为村里的年轻人残害了一条长着四条腿的怪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十几年前的村子,人们以伐木为生,当地树木茂盛、木材品质好,于是村民们凭着贩卖木材,都过得衣食无忧。可是随着木材的价格上涨,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多卖钱,也是毫无节制地砍伐树木,以至于几年过去,村子四周已无树可伐。

随着伐木积累的钱财逐渐耗光,村子一下子变得贫困,可是天无绝人之路,村里还有一条渔产丰富的小河。

经历了伐木殆尽的危机之后,按理说村里的年轻人们应该懂得适可而止、细水长流,可是不思悔改的村民又开始毫无节制地捕杀鱼类,直至河水越发浑浊,捕的鱼也越发瘦小、售价低廉。

有一次接连几天下大雨,雨过天晴之时,停工了好几天的年轻人们一窝蜂挤上渔船,到河里撒网捕鱼。这一天收获甚微,换着地点连撒了十几次网,都只捕到少量小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大伙垂头丧气之时,一声惊叫惹得所有人看向渔网,收起网的一瞬间,人们惊奇地发现,网里有一条通体黢黑、与小臂差不多长的黑鱼。把网拉近细看,大伙更是啧啧称奇,只见这条鱼的肚子下面,竟然长着四条腿,腿上还有爪子,正死死抓着网线。

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们,把四脚怪鱼带回村子,老人们一看便吓得惊叫连连,都说这鱼不是普通的生物。一个年轻人扬言,管它有腿没腿,煮熟了都得进他的肚子。老人们听闻,纷纷劝年轻人们把怪鱼放回河里,切莫惹下祸端。

可是年轻人们丝毫没有敬畏之心,不顾老人们的劝告,将怪鱼煮而食之。果然,之后的日子里,河里再也打不出鱼,久而久之,村民们的生活变得穷困潦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村里的年轻人终于有了悔悟之心,可村子的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根本无法支持村民的生存。于是,所有年轻人都离开村子,漂泊他乡去寻求生存和发展。最后,村子里只剩下无法远行的老人留守,整个村子也变得异常贫困。

不管捕杀四脚怪鱼,与村子变得贫困,是否有必然联系,但是就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这点而言,村子变得无树可伐、无鱼可捕,是迟早的事。

只有尊重大自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度开采自然资源,人类才能长久的生存。

复仇妖狐

潘伦恩于市井游玩之时,喜好饮茶闲聊,于是茶楼便成了潘伦恩常去之处。古时候的茶楼,都是有闲的人群去消费,这些人见多识广,一杯茶、一张口,就是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潘伦恩就在茶楼,听人讲到过一个关于狐狸复仇的故事。话说清朝时期有一名商人,辛苦打拼半辈子,才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优越的生活,逐渐让商人变得傲慢自大、毫无敬畏之心。

有一天,商人因下人犯错,正在训斥下人,一只白色的狐狸突然跑进屋来。商人本就在气头上,看见狐狸在屋里到处乱窜,更是火冒三丈。商人一声令下,下人们便都拿着绳套,左追右赶,费了好大劲才终于将狐狸捉住。

那名犯错的下人看狐狸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心生怜悯,于是就请求商人放走狐狸。可是商人已经气昏了头脑,竟然找来木柴把狐狸压住,一把火烧死了狐狸。

转眼过了几年,商人娶妻成家,原本冷清的庭院,并没有因为女主人的到来而变得有温度。女主人脾气暴躁,不仅常常打骂下人,甚至与商人也三天两头吵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妻子吵得烦闷的商人,只好每天外出求个清静。有一天商人在外与朋友聚会,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美貌女子,此女不仅长相出众,而且性格温柔,总是对他人关怀备至。

商人早已受够了母老虎一般的妻子,对眼前这名女子一见钟情,于是毫不犹豫从朋友手里将这名女子买下。从此,这名女子成了商人的情人,商人不仅为她购置了豪宅,还整日与她厮守在一起,直到深夜才回自己家。

终于有一天,商人的妻子觉察到异样,于是多方打听,得知了商人在外养有情妇的事情。

妻子一怒之下,带人将商人的情妇抓去衙门,要告这个不检点的女人勾引了自己的丈夫。然而官老爷一见这名美貌女子,就被迷住了,命人将女子扣留,然后又将商人的妻子打发走,这样一来,女子就又成了官老爷的小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人得知此事,怒火中烧,奈何自己是商、对方是官,要抢人也抢不过对方。于是商人闭门在家撰写状书,又找来商界好友相助,计划向更上一级的官府告发自己的情人被官员抢占一事。

然而没等商人实施告发,商人家的下人就向官老爷透露了商人的计划,于是官老爷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商人捉拿归案。

后来商人禁不住严刑拷打,只得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最终被处以死刑。商人死后,坊间便开始流传,商人的情人是那只被烧死的狐狸幻化而成。狐狸变成美女来到商人身边,是为了报当年被害之仇,于是一步步将商人引向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狐狸变作美女报仇的传闻是真是假,就说商人对待他人的刻薄冷漠、对待动物的残酷无情,恐怕惹来是非、甚至惹来杀身之祸,不过是早晚的事。

正应了那句老话,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只有内心的善,能避世间万般灾祸。

结语

潘伦恩记录的三个故事,看似荒诞神秘,实则道出了行善与福报、作恶与劫数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作品专门讲述怪力乱神、稀奇古怪的故事,但是其主旨都是宣扬真善美,引导人们向善。而随着历史发展,中华民族仁爱善良的品质,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黄山书社——《道听途说》——潘纶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