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行业宏观

人社部:拟增加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4日发布公示,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云网智能运维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19个新职业,同时增加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等29个新工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的确定能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相关从业者还可以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同时促进就业岗位开发等。

2023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共收到新职业建议书430余份,是2021年申报量的2倍多,主要涉及商务服务、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建议较多,约占新职业建议总数的四分之一。

经有关机构和单位申报建议、专家评审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等程序,初步确定的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将向社会公示至2024年6月7日。

中国生猪价格近期出现明显上涨信号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5月中旬以来,生猪(外三元)价格持续攀升,并达到近期高点,5月24日,生猪(外三元)为每公斤16.48元人民币,比5月15日上涨8.5%。

今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几个阶段性周期:春节期间明显升高,春节后断崖式下跌,三四月份逐渐回升并进入波动平台期。

春节后,我国生猪价格从2月1日的每公斤16.68元,猛跌至2月24日的每公斤13.65元。3月开始价格缓慢回升,回升至每公斤15元以上的价格水平,3月下旬以来基本保持平稳运行。

从过去两个月的表现看,猪肉价格稳步回升,并保持基本平稳。不过,近一周,生猪价格打破“平台期”,开始快速上涨。

5月24日,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生猪(外三元)价格为每公斤15.3元,比5月上旬上涨2%。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截至5月23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0.83元,比上月同期上涨1.36%。

二、公司

英伟达股价大涨超9%,市值超越德国上市公司市值总和

北京时间5月23日晚美股开盘,英伟达盘初涨8%,随后涨幅扩大,至10.04%,刷新盘中历史高位至1044.96美元,盘中市值2.57万亿美元,市值超越德国上市公司市值总和。数据显示,截至周三,德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2.315万亿欧元(折合2.51万亿美元)。

截至收盘,英伟达(NVDA)收涨9.32%,市值单日增加2180亿美元,报1037.99美元,(在业绩报告发布日收跌0.46%的情况下)时隔一个交易日再创收盘历史新高,收盘市值2.55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5月22日,英伟达公布了截至4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报告期内,该公司营收为26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环比增长18%;净利润为148.81亿美元,同比增长628%,环比增长21%;Non-GAAP净利润为152.38亿美元,同比增长462%,环比增长19%。平均每天净赚1.6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高盛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100美元上调至1200美元,Piper Sandler将英伟达目标价由1050美元上调至1200美元,花旗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030美元上调至1260美元。

中芯国际跃升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巨头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按第一季度收入计算,国内晶圆代工厂“一哥”中芯国际首次超越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跃升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在全球占据的市场份额为6%,高于去年的5%,超越了格芯和联华电子,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这使得中芯国际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电子——这两家公司在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2%和13%。

Counterpoint Research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中芯国际的季度业绩超出了市场预期,随着中国对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IC(PMIC)、物联网芯片和显示驱动IC(DDIC)应用的需求开始复苏,中芯国际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代工收入市场份额首次稳居第三位。”

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等领域。根据公司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营收125.94亿元(约合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环比增长4.3%,创下历史同期次高纪录(仅低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18.42亿美元)。

该公司在财报中表示,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客户囤积芯片。他们透露,该季度超过80%的收入来自中国客户。由于需求强劲,中芯国际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将较第一季度增长5%至7%。

科技咨询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近50%的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设备组装市场。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写到:“随着补库存趋势的扩大,预计中芯国际第二季度将继续增长,与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中给出的个位数增长指引相比,2024年中芯国际可能会增长15%左右。”

日本便利店巨头将退市!会否影响中国6300家门店?

近日,日本便利店连锁品牌罗森(LAWSON)引发关注。有报道称,日本罗森宣布将在7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预计于7月24日退市。日本罗森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罗森在全球约有21000家店铺,在中国有约6300家店铺。

对此,罗森中国总裁室郑小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事系日本罗森内部股权变更及投资战略调整,不会影响我司正常经营。

公司官网显示,罗森于193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以“Mr.Lawson'sMilkStore”的形式成立。1975年进入日本市场,作为一家专业的连锁便利店公司在日本全面展开业务。目前,罗森除了日本和中国外,在印度尼西亚、美国、泰国、菲律宾也拥有多家店铺。

1996年,罗森作为第一家外资连锁便利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出首家店铺。2010年以后,进驻重庆、大连、杭州、北京、宁波、武汉、合肥、长沙、沈阳、成都、深圳等城市。从2020年首次门店数超过全家成为日系三大便利店之首后,截至去年,罗森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在华外资便利店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

早在2020年,罗森公司社长竹增贞信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称,计划到2025年把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增至1万家。

三、基金

额度告急过半,QDII基金限购

近日,多只QDII基金公告限购。例如,5月7日,国泰基金旗下标普500ETF、国泰标普500ETF发起联接(QDII)暂停申购等业务。同日,长信全球债券(QDII)宣布,暂停人民币份额100万元以上、美元份额15万美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在此之前,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南方原油(QDII-FOF-LOF)、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LOF)、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QDII-LOF)等海外基金也公告限购。

统计显示,截至5月17日,617只QDII基金中,处于限购或“直接闭门谢客”状态的有338只,占比54.8%。

从全市场基金来看,在完全暂停申购和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中,QDII基金分别占34%和26%,仅次于债券基金,成为限购“大户”。

具体而言,在暂停大额申购的QDII基金的单日申购限额从100元到5000万元不等,其中将限额设置为1000元、5000元的产品居多。

数据显示,部分产品限购额度非常“迷你”。例如,债券基金中欧兴利、QDII基金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联接将单日申购限额定为10元,QDII基金华夏海外收益、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的每日申购上限是20元,易方达香港小型股指数、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联接(QDII)人民币、工银印度基金人民币等产品的单日申购上限为100元。

从限购基金类型看,多只黄金、原油类QDII在列,而在近期,投资纳斯达克、日经及海外债券的QDII基金也陆续发布了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等业务的公告。

过半QDII基金限购,背后是快速增长的规模和紧缺的外汇投资额度。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称,QDII基金限购主要是由于境外投资外汇额度紧张。近期海外市场上涨显著,QDII基金业绩亮眼,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资金涌入,导致QDII基金规模激增,外汇额度趋紧。

另一位基金人士表示,由于QDII基金表现亮眼,尤其是一些投资标的为原油、黄金的QDII基金,受到国际金价、油价大幅上涨推动,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同时,QDII基金短期净值快速回升,资产增值带动规模增长,导致外汇额度不足,无法承接更多的申购需求。

“此外,短期市场供需错配,场内QDII基金交易价值与基金净值出现背离。为防范溢价风险,部分机构实施了限额。”夏盛尹表示。

公告显示,近期,伴随着限购,易方达黄金主题LOF和诺安全球油气能源LOF等多只商品类QDII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

在夏盛尹看来,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参与海外市场,有助于分散风险,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应基于长期投资视角,关注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