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周恩来总理和两个秘书一起沿着中南海西岸散步。

看到总理每天忙得连轴转,其中一个秘书提醒周总理要注意身体,毕竟现在不是战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不行啊,我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同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不努力建设好它,如何对得起死去的烈士啊!”周总理真诚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沿着岸边走了一会儿,周恩来突然停下了脚步,想起什么似的,望着水面一动不动,然后吩咐秘书,联系北京副市长吴晗,明天上午来中南海见他。

第二天,吴晗乘车来到西花厅,周总理一脸严肃地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考虑:“我觉得应该在北京找一块地方,建设一座革命公墓……”

吴晗听后略微有些诧异,他轻轻地动了下嘴,却没说话。周总理敏锐地捕捉到了吴晗的这个动作,大致猜出了他的想法,于是严肃又激动地说:“你不要觉得这事很小,这可是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不能忘了打天下牺牲的同志,不能让人家说共产党无情无义,不能胜利了就忘本,共和国来之不易……”

周总理越说越激动,语气也开始哽咽,他动了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对于革命公墓的建设要求,周总理大致提出了四点:交通要便利、环境要幽静、不要占用农田、建好后搞好绿化……

最后,周总理起身握住了吴晗的双手,他语重心长地说:“吴晗同志,我这就代表烈士家属先谢谢你了。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是替我办吧,希望你们一定要办好。”

总理一番话,吴晗自感责任重大,于是他也认真地表示,总理放心,自己一定能办好。

离开中南海后,吴晗召集了相关人员组成“革命公墓筹备小组”,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尽快在北京进行选点勘察工作。

经过几天的选址,“革命公墓筹备小组”来到了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心清在土坡上张望时,突然发现山下有一个树林子,感觉是块不错的地。

“那是什么地方?”

“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不过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那里面住的都是以前从宫里逃出来的太监。”

一旁的吴晗听后,也觉得有点意思,于是一行人便下了山,准备驱车前往八宝山。

在护国祠门口,有几个干活的老太监,吴晗他们下车后,太监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这几个当官模样的人,不知道他们要作什么。

随行的年轻警卫员从未见过真实太监的模样,这会儿也好奇地盯着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看得这些太监们惶惶然地垂下头,神情紧张不安起来。

吴晗等人下车后,就沿着寺庙院墙外的小路向山上走去了。太监们松了口气,以为他们就是城里人闲的没事来旅游的,他们哪能想到,不久以后,面前的这座山将被赋予特殊的革命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晗

在八宝山转了一圈后,吴晗见此地风景优美,交通便利,也不占用农田,当即决定,就在这里修建革命公墓!

可是问题来了,这褒忠护国寺的主持,是一个50多岁的胖道士,名叫信修明。此人曾因贪慕宫中富贵当了太监,如今专门在此地收容无家可归的太监们。这些人生前在庙里过集体生活,死后统一葬入公墓。如今这里就是信修明管事,外面的人想干什么,都要和他打好招呼。

吴晗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这个信修明刚好不在,过了几天,筹备小组又去了护国祠。

这天,信修明正在庙里画画,突然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跑来通报,说有人找他。信修明也没多想,就出去见人了。

进得配殿,只见三个干部模样的人正站在那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殿内的各种摆设和字画。

信修明上前恭恭敬敬地施礼,寒暄后,来客自我介绍,一个是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的,另两个年轻人则是市公墓筹备小组的。接着便开门见山地道出来意:北京市政府已决定征用护国寺及其所辖土地作为革命公墓用,此次来是商量如何安置太监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住在八宝山的清末老太监们

信修明一听这话,急了:“护国寺归我们代代相传,政府要占用怕不妥吧?”

来人解释了政府征用的合法性,并表示会对大家进行补偿,不会让太监们流离失所的。

见对方态度尚可,信修明脸上讪讪的,只得说先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过几天再说。

这几天,信修明想出了一个法子,为了不让自己“吃亏”,他决定先闹一闹。

信修明在寺内散播“政府要强行征地,没收所有财产,还要把太监们都赶回农村”的言论,吓得大家鸡飞狗跳。等几天后筹备组的人来了,那些被当枪使的太监们纷纷出头,闹哄哄地叫骂着。

“你们凭什么占用我们的地方?这儿是皇上赏赐给我们的,换什么朝代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

“我们就靠这儿为生,你们占了,我们吃啥喝啥?喝西北风去啊?”

“我们就不走,看他们咋办!”

“天啊,这是逼我上绝路吗?”

太监们骂的骂,吵的吵,哭的哭,闹腾地不成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监的墓园

这时,信修明装模作样地出来了,他表现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对筹备组的人说实在没办法啊,大家都不同意。

最后,经过市里筹备小组的研究讨论,终于拿出了一个合适的搬迁方案。筹备组的人尽量满足了这些太监们提出的要求,对他们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从此,具有悠久历史却名不见经传的八宝山,终于在20世纪中期承担起了历史赋于它的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