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真正的“划时代”人物,并不是“书圣”王羲之,而是“楷书鼻祖”钟繇,东汉末年,痴迷书法的钟繇,研究蔡邕、韦诞笔法,综合章草简练、迅疾的笔势,创造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的楷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钟繇根据大众的用笔习惯,发明形态娇小、灵动清秀,便于书写的小楷,自此汉字普及各地,大大提升使用率,为日后王羲之发展艺术之美,奠定基础。

可惜钟繇没有真迹传世,拓本不具备精准、纯正的楷书笔法,让后世苦恼不已,若想学习正统“楷法”,可以临摹钟繇第十七代孙,钟绍京的传世真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继承“家传笔法”,受唐朝“王书”盛行的时代影响,兼取“二王”笔法,最擅小楷,用笔精健,点画俊逸灵巧、舒展飞扬,极尽畅意古雅之美,他的水平处于唐代顶尖位置,能与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匹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他最经典的法帖《灵飞经》,号称“天下第一小楷”,已完胜王羲之,写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彼时钟绍京80岁,将古法融会贯通。

下笔精准从容、连贯遒劲,严谨而不失行云流水之美,结字宽松舒展,毫无常见小楷的板滞、枯燥之病,笔笔变幻多端、超凡脱俗,美的令人心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迹曾藏于董其昌手中,因资金周转不开,卖给海宁陈氏,董其昌有钱之后,又将真迹赎回,陈氏极为喜爱此作,偷偷裁下43行,秘藏家中。

而流传途中,董其昌手中的真迹消失,只有“渤海本”拓本传世,由此《灵飞经》真迹只剩了43行,清代被翁同龢收藏,之后传给孙子翁万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移居美国时,将真迹带走并无偿捐献,如今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董其昌曾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启功也获益于《灵飞经》,因学习此作,而成为“一代宗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代一部分初学者,因字体微小,无法体察精准的笔法变化,所以我们将《灵飞经》43行本的字迹放大3倍,卷首还附带6个扩大约10倍的字体,便于观察细微的用笔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大十倍

例如开头放大10倍的“飞”字,点画爽利绰约,右边的弯钩有细小凸起,是下笔后不断衄挫、提锋等,造成的痕迹,左边撇画运笔到中断,也将毛笔竖起来,调转为中锋,不断顿挫运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大十倍

卷中“死”字,则于空中造势,起笔藏锋蓄力,以此让墨色力透纸背,增强浑实、古雅的质感,极尽流动之美,时常临摹,既能提升笔法的丰富性,通过墨迹掌握正确“楷法”,还能强化艺术审美,便于日后参悟其他的晋唐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经折装

而今,我们全新推出放大本的钟绍京《灵飞经》(四十三行),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此品乃纯手工装裱的经折装,便于临摹、查找,完全展开与手卷无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经折装

同时加入现代字注解,利于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察,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