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剑锋 汪洋

5月24日,即将夏收的平舆122万亩麦田麦浪飘香,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麦香。在平舆县清河街道孟庄居委会大郭堂村果农套种的小麦成熟了,喜欢刷视频的村民郭军福提前邀请了去年给他收麦的"网红跨区收割机手"姚艳飞和谢婉延夫妇再次前来给他们村群众收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平舆县射桥镇的90后姚艳飞是一个"资深"的天中麦客,从2009年开始买了第一台收割机,每年粮食收获的时候,他都会开着车走南闯北,在一个又一个村庄里收割。2010年,带有"逗和憨厚"标签的姚艳飞在安徽省阜阳市一个村收割小麦时认识了同为90后的谢婉延,后来两人喜结连理结为夫妻,走南闯北一起麦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妇俩每年3月初就出来作业,从海南出发一路沿途北上,一路收割,一直到北京边缘,再掉头回家。小麦、油菜、水稻,什么成熟收什么,一直能忙到大半年。每年出门收割,喜欢短视频的两人忙里偷闲一路拍摄,手机里存了许许多多收割的视频。干活的时候没工夫发,等休息了翻出来,一点点发布在平台上。对跨区机手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活干。但自从用短视频记录他们的"跨区日记",这种情况就没再出现过,全国各地的粉丝纷纷邀请他们前往机收。

简单的场景,重复的画面,姚艳飞抖音账号里大部分都是类似的视频,和那些精心经营的网红不同,她没有"出圈"的追求,也没有盈利的目标,更没有提前设计好的情节,只是简单地记录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但也恰恰如此,让他们的视频打动了很多人,几年间,也积攒了一万多粉丝,点击量几万、几十万不等,偶尔还会有一两条视频登上热门,点击量能达300多万次,点赞一万多个,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艳飞介绍:"我干联合收割机已经十来多年了。7年前的我看别人都玩抖音,我也开始玩。后来很多种地的朋友们通过抖音联系到我,去年这里缺少收割机通过抖音让我来了,今年又受邀来到这儿,咱服务一定到位,让农民朋友满意,收割出来的效果,让农民朋友都说中。"

15年的收割生涯遇到了无数的酸甜苦辣,夫妻两人5月22日夜晚在驿城区老河乡收割小麦时,收割机一不小心翻到坑里面了。这时却接到了抖音粉丝郭军福的邀请,姚艳飞告知对方车坏了,郭军福表示愿意等他们前来。姚艳飞深受感动,连夜修好车后立即前往,只为不耽误为老乡粉丝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跨区方便,他们2010年就买了一辆卡车专门装运自己的履带收割机,这车也是他们临时的"家"。车里长期备着方便面、面包、矿泉水和做饭的工具,晚上他们也不住旅馆,就住在车里,既方便又省钱,还能照看收割机。收获季节忙起来是连轴转,小两口有时一天最多要忙活20多个小时,甚至一天就吃一顿饭。做机手虽然辛苦,但踏踏实实的劳动让他们很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婉延表示:"我们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一路上真的是很辛苦,像我老公今天在这里开完收割机,转战其他地方还要继续开货车。有时候我一天吃不上一顿饭都可以,但是一定要保证他吃饱喝好,为了服务三夏,我们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跨区路上之所以能得到众多粉丝的热情帮助,主要得益于夫妻俩乐观向上、不怕吃苦的性格。姚艳飞和谢婉延夫妇苦中有乐,在抖音上晒他们工作的日常、晒他们在一起的幸福,正是这份乐观和真实让他们收获了大量忠实的粉丝。

对于今后打算,俩人有着同样的想法:"趁年轻,我们的跨区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支持三夏、支持三农、助农民颗粒归仓,同时进一步运营好抖音号,多传递三农正能量,让我们在纵横中国跨区抢收勤劳致富的路上步子迈得更大些,活出90后"新农人"的时代风采。"(编辑 李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