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这一行,“社恐”变“社牛”

——莆田公安社区民警的社交秘籍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4日讯 在莆田警营里,就有这么一群“社交天花板”。他们能调解简单的口角纠纷,也能化解复杂的常年积怨;他们能在田间地头进行安全宣传,也能在三尺讲台开展法治讲座;他们能与叛逆少年交心,也能和阿阿公谈天。他们就是莆田市公安局的社区民警。如何从“社恐”变身“社牛”,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社交“秘籍”——

“从办案民警转战陌生的社区警务领域,突然频繁接触大量群众,我不免有些‘社恐’,与群众沟通总感觉找不到技巧”。仙游县公安局鲤城派出所社区民警胡守标说。

今年3月,胡守标通过走访了解到,辖区一小区20余名业主因一公共房间使用问题与开发商发生纠纷,且有矛盾升级的苗头后,便立即介入。他选出居民“代表”,避免因人员过多意见难以统一,并与社区干部联动座谈,了解双方具体诉求。经过一星期的持续沟通,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开发商大方让步,小区业主可以安心使用公共房间,皆大欢喜!

在一起起的调解工作中,胡守标渐渐掌握了与群众沟通的“社牛”技巧,那就是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面对家长里短,用真心、爱心、巧心,让社区警务工作更有“温度”。

作为一个内向“社恐”的人,如何更好地与群众打交道,是莆田市公安局拱辰派出所民警黄一成为社区民警的第一课。

今年1月,黄一收到一条预警信息,辖区群众张某正在向某涉诈账户进行高达20万元的转账,他立即打电话劝阻。刚开始,黄一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按照预警宣传话术照本宣科。果然,张某不相信,仍打算继续转账。电话劝阻无果后,黄一立即上门当面沟通,以聊家常、谈工作为切入点,拉近与张某之间的距离,同时联系张某家属一起做工作。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沟通,终于成功说服张某认清骗局。

态度要热情,行为要主动,是黄一摸索出的“社牛”沟通技巧。从不知道如何破冰,到能够引导群众说出诉求,黄一在社区工作中找到了被需要、被信任的成就感。

作为新警,在面对繁杂的社区工作时,莆田市公安局月塘派出所社区民警许若杭最初总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今年4月份,许若杭在走访时发现两名群众因纠纷大声争吵,旁边还有许多围观群众。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从未单独调解的许若杭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原来,郭、林两家积怨已久,当日因一个小误会,两家又爆发了矛盾,双方情绪激动。为彻底解决两家矛盾,许若杭积极向同事请教调解技巧,多次走访两家亲朋好友,深入了解双方诉求,并邀请村里威望高的老干部到现场共同调解。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成就感,也找到了社区工作的节奏和自信。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有一颗热爱群众、服务人民的心,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许若杭如是说。

入户宣传被拒绝,走访排查被敷衍,调解纠纷摸不着方向……作为“00后”的莆田市公安局东埔派出所社区民警傅志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每天总有各种难题等着他。

今年2月,辖区两位群众因土地归属问题争吵不休。此时傅志已负责社区工作一个多月。回想起师傅郑力群的调解方式,傅志鼓起勇气接下这起纠纷。傅志主动协调镇村干部,前后三次到现场实地查看、测绘,寻找调解方法。经过一系列努力,调解事宜终于有了眉目。5月2日,傅志组织村干部及双方当事人再次协商调解,经过数轮沟通,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共识。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社区民警要脚踏实地、深入到群众当中,才能掌握与群众沟通的艺术,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傅志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这段心得。

或许你也发现了,治好社区民警“社交恐惧症”,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就是药方;变身“社交牛人”,一心一意真诚为民就是秘籍。

(陈静 陈琦 苏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