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文博会5月23日开幕,在第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专设的“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展区热闹非凡,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双创”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成效悉数展出。同时,广东21个地市纷纷围绕“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展出特色文旅产品,展示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与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旅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广东拥有发展文旅产业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从全国两会上“出圈”的湛江中华白海豚,到走出国门的潮汕英歌舞,再到引发万人围观的龙舟赛……这两年广东文旅频频走红,背后的原因正是广东文旅市场的繁荣发展和文旅资源的丰富多样。近年来,广东节假日文旅消费更是十分火热,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业态和产品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展,文旅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23年,广东共接待游客7.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5.6亿元,分别增长75.1%、126.1%,双双位居全国首位。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广东大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结合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创新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粤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等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深度挖掘自身资源,做深做精文旅产品,以“文旅+”打响地方特色品牌,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文旅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添加了新动能。我们看到,梅州借助五华县中超主场赛事效应,策划“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带旺了县域旅游消费;拥有众多古村落、古民居的河源,通过积极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举办追龙、忠信花灯节等非遗民俗活动和文艺活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清远清新三和村变身美丽“民宿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自然风光和古朴建筑……广东各地“文旅+美食”“文旅+体育”“文旅+非遗”“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新玩法频出,把“美景”变资源、“颜值”变产值,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激发了乡村新活力,让“百千万工程”焕发出强大生机。

以文塑旅,以旅促产。在本届文博会上,除广东之外,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也在讲述着“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双向奔赴”的故事。这些优秀案例启示我们,要以产业和项目为抓手,找准更多文旅产业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联结点。一方面,要以服务游客需求为导向,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在提升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方面下功夫,强化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打造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文旅新产品和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新场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幸福感,推动文旅融合更好地赋能“百千万工程”。

文|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