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老年助餐优惠补贴引发热议 在社区食堂用餐 真可以享受补贴吗? 用餐体验如何? 沪上社区食堂现在是何样貌? 记者走访上海多区8家社区食堂 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沪上社区食堂均有面向老年人的用餐优惠,只是优惠政策千差万别;定制软糯饭菜、送餐上门,社区食堂越开越多,服务也愈加友好;各食堂之间有“擂台比武”的意味,老年人欣喜于在社区食堂用餐也能“挑挑拣拣”……

两家社区食堂临街而望,每骑车十分钟就能找到社区食堂,沪上社区食堂的选择越来越多!无障碍空间设计、定制软糯饭菜、营养膳食套餐……新开社区食堂推出老人友好服务;虽然也有社区食堂仍延续十几年前套餐预订形式,但改造升级已在规划中。

老年人说,沪 上社区食堂越来越多,助老用餐也能“挑挑拣拣”,是生活在上海的小确幸。

是老年人的“小确幸”也是旅游打卡点

“说起来我觉得自己还是挺幸福的,在离家10分钟的步程范围里就有两家社区食堂!”家住杨浦区的爷叔赵先生颇感欣慰,“我们家住在殷行街道和长海路街道的交界处,以前这里是没有社区食堂的,今年一下子开出了两家,一家走5分钟就到了,另一家走10分钟也能到。”

社区食堂现在成了周边最热门的餐厅之一,“因为可选的菜色很多,目测有上百种。早餐两家食堂都是顾客盈门,用餐高峰还要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家社区食堂各有千秋,只隔了一条街,也有互相打擂的意思,你比我早开业,我比你多一项供应早餐,你比我市口好,我比你菜色更齐全……”赵先生告诉记者,两家社区食堂你追我赶,暗暗较劲,受益的反而是周边居民。

正是因为这两家食堂的相互PK,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在社区食堂用餐也能有更多的选择。“从周边一个社区食堂都没有,到现在能在两家之间挑挑拣拣,用现在时髦的话讲,感觉到有点‘小确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赵先生有同样感觉的不在少数,在记者走访沪上社区食堂的过程中,看到当下在上海,特别是临近中心城区,社区食堂的分布已经较为密集。

当记者处于红松东路社区食堂,在地图软件键入“社区食堂”能看到,1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另有3家社区食堂,距离1.5公里左右处,还有2家社区食堂,跑2公里左右还有更多选择,也就是说从红松东路出发,几乎每骑车十分钟左右就能找到一家社区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食堂分布密集”在上海中心城区这种感觉更为突出,记者在某一天午餐时段连续走访徐汇、静安两个区多家社区食堂,每家社区食堂之间的距离骑车一刻钟可达。

家住南京西路街道的爷叔许先生告诉记者,他常常光顾的社区食堂有三家,都是从家中出发步行可达,因此常常可以换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 了解,上海最早的社区食堂开始于2016年前后,原本主要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最早的时候,有条件的居委会找到合适的场地开设了助老就餐点,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预定量提前把配好的套餐送到助老就餐点,有需要的老人可以前来用餐。”一位从事为老服务的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助老就餐点就是社区食堂的“雏形”。

为了让老年人在用餐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慢慢地,一些街镇开始兴办社区食堂。

从2016年至今,上海的社区食堂已经由较早的开在居民区内、服务周边居民,发展到开到沿街铺面,面向周边居民、办公人群,甚至全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走访的红松东路社区食堂附近有虹桥紫京苑、富宏花园、东苑古北尚郡等多个居民小区以及虹桥总部、上虹产业园区等办公楼,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是这里的常客。

徐汇区的66梧桐院则是沪上“网红社区食堂”,不仅有老年人,不少周边白领、不爱做饭的年轻人也时常光顾,甚至成为来沪游客的打卡目的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定制软糯饭菜、营养套餐…社区食堂推出老人友好服务

而随着社区食堂的数量越来越多,前来用餐的人越来越多,社区食堂之间也“卷”了起来。

14款老年膳食营养套餐、外卖点、特色档、下午茶、老字号品牌以及公共餐区……今年1月新开的红松东路社区食堂可以说是拥有着社区食堂的较高配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社区食堂内,可以看到就连空间设计也考虑到了适老化。

灯光用的是柔和暖黄色温,通过合理的照度营造人性化光环境;地面无高差方便轮椅进出,地砖选用防滑系数高材质,墙面及家具选用圆弧倒角,无障碍设施融入空间设计,社区食堂内实现了适老化。

而身处邬达克设计的特色建筑老洋房,66梧桐院社区食堂主打一个环境优美。

明亮的落地窗镶嵌在红墙之中,能惬意地坐在落地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肠荷兰豆、干煎带鱼、肉饼子炖蛋、糖醋鱼块、木耳肉丝炒蛋、椒盐排条……走进,就能看到食堂特色菜品推荐,老年人打了一荤一素一汤作为午餐,还提着自带的便当盒,把晚饭一起打包回去。

“爱打包”是在每家社区食堂都能见到的场景,不少老年人自带饭盒、手提包,还有不少社区食堂还专门设立打包台,其上供应一次性打包盒、勺子筷子等餐具,以及打包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照顾老年人口味,社区食堂的菜品口味更为清淡。

“我以前经常来这个社区食堂吃的,后面觉得菜有点咸,口味有点偏重,隔了一段时间没来,最近发现好像菜品又变清淡了一些,所以我又经常来了。”家住周边的顾阿姨告诉记者,社区食堂照顾到老年人的作息时间,10点钟就开放午市,老年人可以优先用餐,不少老年人也在这个人比较少的时间段,和社区食堂的工作人员聊聊天,反馈反馈对于菜的搭配、口味等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我们是会根据老年人的建议来调整菜色和口味的。”66梧桐院社区食堂运营方相关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在听到老年人反映菜太咸的问题之后,也特别关照过厨房师傅,照顾老年人的口味,在保证色香味俱全的前提下,更清淡些。“需要送餐上门的老年人一般比较高龄,我们的菜品除了更为清淡,也是为他们特制了更为软糯的饭菜。”

可以看到,几乎每家社区食堂都通过“明厨亮灶”的方式,向公众展示餐厨服务全过程。红松东路社区食堂、66梧桐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通过智慧助餐系统,令社区食堂打通了食材供应商的数据接口,通过系统后台实时掌握食堂就餐老人、菜谱设置、原料采购、食材加工时间、成品入库时间、不同菜品的售卖情况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普遍有一个感受就是在社区食堂用餐更为安心。

仍有食堂延续十几年前套餐预定形式?正在推进改造升级

当然,沪上社区食堂数量众多,也并不全是“高配置”。

记者在静安区石二社区食堂看到,他们至今仍延续十几年前的样貌和就餐形式。

相比于当下新开或重新升级过的、装饰一新的社区食堂,走进石二社区食堂可以看到,无论是装潢还是设备上都较为陈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食堂目前还没有装POS机,对于本街道的老年人,采用的是提前预定、提前预付的形式。”社区食堂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谢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该食堂仍保持十几年前,为老年人供应套餐的形式,“老年人套餐只面向本街道老年人,一份套餐是12元钱,一荤一素一菜一汤,老人在社区办好相关手续以后,定好每个人要预定的份数,并且提前交好费用,居委会就会给我们一份每个人供应套餐的明细列表,我们根据这份清单供应每日套餐,老人到食堂来用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食堂每日的老年人预订餐量在150份上下,而到食堂用餐的除了该街道老年人,也不乏周边白领,面向周边白领,同样的套餐价格为20元。

如果本街道老年人没有预定,来食堂吃饭,那么就要按照20元的费用来收;假设一个月老人预定、预付15份,但是没吃到这个量,可以选择退款,或者延到下个月。

谢女士坦言,这样的订餐形式相比很多社区食堂,模式上已经很陈旧,亟待更新升级,“我们这片区域是整个上海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之一,我们隔壁的空间已经在装修,应该不久后石二社区食堂也会更新升级,但是最终的改造升级方案还没有确定,所以目前还保持原来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社区食堂也将迎来焕新升级。

本文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琼 崔逸星

微信编辑:Rong

校对:Wi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