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刘国彬 □陈丽娜 娄云霄 黄河鸥

责 编|张晶

正文共1902个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持续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聚合力、增效能、重宣传“三箭齐发”新举措助力基层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合力,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绥阳县紧密围绕辖区“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通过实践“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打造“一站式”综治中心,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实现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见成效。

近年来,绥阳县人民法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法官进网格,为民办实事”专项工作,以综治中心为依托,通过织密“小网格”助力服务“大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实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

据记者了解,为助力打破部门资源共享难的壁垒,该县相关部门构建起场所、人员、工作等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形式,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常设常驻、派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机制,在综治中心进行集中办公,真正实现“一站式”为群众提供服务,使综治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目前,绥阳县已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覆盖,有效集聚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建设法治乡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增效能,深化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2年5月,绥阳县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119个村(社区),正式启用党群连心服务智慧化平台,深化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起乡村党群联心服务链,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其中,地处该县西北部的黄杨镇积极建立“黄杨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基层党建网格服务体系,施行网格长包村、网格员包户等工作,并制定“五必访五必记”沟通联系制度,即鳏寡孤独、红白喜事、急难愁盼、矛盾纠纷、特殊情况等五种情况必访。以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同群众建立起常态化联系,并做好社情民意信息排查和收集,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切实增强乡村基层治理。

自2022年11月至今,绥阳县太白镇全镇45个网格已设立17个“网格基金”(由所在网格村民自筹,用于公益支出的资金),用于网格内群众的扶贫济困、励志奖学、森林保护等方面,在“小基金”推动“大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郑场镇则积极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模式,以走访入户的形式,滚动排查化解当地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让矛盾在镇、村两级就近就地及时化解。

“在入户走访的时候,我们利用‘党群连心’服务智慧化平台,把群众的建议、诉求以及矛盾纠纷等第一时间上报,非常方便快捷,镇里的回复和处理也是非常及时,对于群众来说很适用。”社区网格员徐丹说。

去年6月,社区网格员徐丹在开展日常走访排查时,得知居民刘孝明的房屋由于附近修建高速公路实施放炮作业损坏,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存在分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徐丹立即将线索上报至“党群连心”服务智慧化平台,经过郑场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多次耐心沟通,最终双方调解成功。

重宣传,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近年来,绥阳县为推动平安绥阳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的作用,着重扩大法治文化宣传覆盖面,切实筑牢乡村治理“第一道防线”。

“这几年,村里经常给我们进行普法宣传,有什么事需要解决,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调解。现在还有议事亭,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大家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村民邓显刚说。

记者走进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随处可见法律法规宣传牌、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等。该村积极推动6个法治民主议事亭落实,并选聘10余名具有法律基础的群众担任“法律明白人”,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切实织牢织密“矛盾不上交”的调解管理网,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普法新格局。

黄鱼村党总支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陆向皓介绍,“在基层治理中,我们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为基本方法,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者和首要受益人,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弘扬法治精神,形成了良好法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郑场镇凤凰村为创新普法方式,积极探索“诗歌普法”新模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构建法治乡村特色普法新格局。

绥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胡铭介绍,今后将不断创新思路举措,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做实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119个村(社区),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并总结提炼化解矛盾纠纷“枫桥式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