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蓉

责编|张晶

正文共3971个字,预计阅读需12分钟▼

在华蓥山脚下,有一个掩藏在万亩花海中的美丽村庄——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作为广安市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重点村,凉水井村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进为抓手,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以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法治环境日益向好,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该村也因此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个荣誉。

建基层站点

走进凉水井村村委会,接待大厅内设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接待处,占地不到8平方米的开放区域,放有2张办公桌、2个单人沙发、2台办公电脑,配上红底黄字“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咨询接待处”大型标示牌和蓝底白字“禄市镇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小桌牌,搭建起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的前端“窗口”。

穿过接待处,往村委会办公区走,就能看到设立于该村综治中心的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占地不到10平方米的“小工作室”,承载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团队的“大智慧”。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的成立,为我们村的法治建设注入了力量。”凉水井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洪坦言,此前该村存在的“重大决策缺乏专业法律指导”“重大项目实施与部分群众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日常工作”等现实问题,一度让村“两委”班子犯了难。为解决痛点难点问题,2018年8月,华蓥市法学会在凉水井村设立法律服务室,为村民提供便民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华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莫缘告诉记者,随着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深入推进,根据实际工作需要,2022年1月,凉水井村法律服务室更名为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旨在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平台,更好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优势,助力服务乡村法治建设。

经过2年多时间的打造,如今,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已成为华蓥市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的“标杆站点”。该站点现有1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4名工作人员,同时配设法律、行业、乡贤3个专家库,28名专家随案调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每周五到站点处理法律问题;由法学会会员、乡贤组成的工作人员每周一至周五轮岗值班,接受法律咨询、疑难问题登记上报。

“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经费保障方面,华蓥市政府、市法学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莫缘表示,2023年,华蓥市政府、市法学会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个案补贴等方式给予该站点补助2万元,社会捐助1万元。“在工作机制方面,凉水井村创新探索‘1首席调解员+N法律调解员+N行业调解员+N乡贤调解员’多元调解机制,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调解室‘言和堂’,多方汇聚矛盾纠纷调解合力,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023年,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接受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驻村企业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15份,化解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流转、民间借贷、消费维权、旅游纠纷等类型的重大矛盾纠纷25件,真正实现了“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工作不断档、矛盾不上交”。

扬红色文化

凉水井村是一片红色土地——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中将毕占云从小跟随伯母在这里生活,也从这里投入革命的“洪流”;“双枪老太婆”主要原型之一的刘隆华,担任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书记后,在这里领导了“抗丁、抗粮、抗税”斗争,播下代代相传的“红色火种”……

近年来,凉水井村为激活红色资源,建设了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和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积极开展“千里送军粮”“红色马拉松”“军民鱼水情”等主题活动,让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地标”“旅游胜地”。

“在‘红色地标’打造过程中,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忙碌的身影。”联系凉水井村的禄市镇干部周雪峰告诉记者。2021年,为建设“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和“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凉水井村召开了数次村民代表会议,但均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项目进展一度受阻。

“部分村民担心征收土地会有损自身利益、教学点建好后大量游客会破坏生态环境。”周雪峰说。在禄市镇政府决定委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合同审查后,事情迎来转机。

据华蓥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小萍介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后,华蓥市逐渐形成了“1个委托项目、委托1个专家团队、出具1个针对性方案”的工作原则,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考核激励3大保障下,根据“交办/委托—研判受理—签订协议—组建团队—调查了解—会商研究—形成意见/报告—跟踪回访”8步工作流程实战化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在接受禄市镇政府委托后,按照工作流程搭建工作专班,对委托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会商研究,提出专业法律咨询建议,并出具项目建设意见书。

在此期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沈朝斌和团队成员多次参与群众见面会,说明该项目对村集体发展的重大意义,为群众解读环境保护、土地使用等有关法律法规,并承诺协同镇政府全程严格把关,避免环境污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最大限度保护村民合法权益。

“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负责人费翔东告诉记者,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团队成员层层把关下,干部群众同心,项目进展很顺利。“仅用时46天就建成‘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用时75天建成‘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真正展现了新时代禄市镇速度,也获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化矛盾积案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多发频发、信访积案难解难化,将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近日,在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团队助力下,妥善化解了一起困扰当地党委政府多年的疑难信访“骨头案”。

谌某、周某都是凉水井村的村民。1993年,因当地农技站改制,谌某、周某等人离开农技站。此后,谌某、周某等人称未领取退职金等费用,长期聚集信访。

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成立后,镇政府委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该案的化解工作。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沈朝斌了解到信访人家庭信息、主要诉求和历史原因后,随即走访了原农技站在职工作人员。经了解,原农技站为自负盈亏单位,在1990年左右因管理不善,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退职处理。经核实,周某、谌某为临聘人员,辞退时已支付退职金,周某、谌某反映的其是在2000年后离职及未领取退职金的情况不属实。

“问题症结还是当事人有心结。”对此,沈朝斌建议信访人按照法律程序依法依规提起诉讼来维护权益,并提供了相关的法律文书和程序指导。周某、谌某等最终选择了起诉,经过法院审理败诉,最终当事人认可法院判决,决定息诉息访。在这个过程中,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对信访人进行了释法说理,给予信访人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得到信访人的信任,解决了信访难题。

在类似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逐渐探索形成“稳情绪、听诉求、查情况、定责任、宣法律、访意见”的“6字诀”工作程序,并根据乡村纠纷化解实际,总结提炼了“聚焦法、透视法、渐进法、比对法、借力法、诉调对接法”6大调解方法,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为在全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还积极帮助凉水井村培养“法律明白人”、法律网格员等基层法治力量,结合“法律七进”,深入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治微电影”“法律龙门阵”“礼让斑马线”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自治法治意识,形成乡村治理合力。

据了解,2023年,凉水井村矛盾纠纷发生数为57件,较2022年减少12件;矛盾纠纷调解率98%,较2022年上升4%;初信初访案件数为37件,较2022年减少8件;信访办理群众满意度为97%,较2022年上升11%;治安案件发案数2起,较2022减少1起;平安建设满意度上升至98分,较2022年上升3分。

助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在助推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在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了力量。

凉水井村因村内有一口饮之甘甜凉爽的千年古井而得名。2022年初,凉水井村村委会研究依托千年老井建立一个饮用水公司,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此,村“两委”班子特地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把关工作。

沈朝斌在和团队进行研讨后,从“进行水质检验,确保水质合格”“开展资金筹措,与邻近行政村共同出资,共同合作,防止因资金链断裂带来不良后果”“引进生产线,在‘首席’陪同下,村委会派出人员赴外地考察,选定新一代纳滤技术生产线”等三方面提出建议。

2022年底,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生产。如今开发了红岩泉、花海老井两个系列多款产品,成功打开市场,还在重庆、江苏、广东等地探索经销商加盟、委托加盟、特许加盟等加工销售模式。凉水井村饮用水投产后,沈朝斌和团队成员依旧进行跟踪调研,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特点等方式,为凉水井村饮用水销售继续贡献“金点子”。

为建好乡村振兴村规民约,沈朝斌和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凉水井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中。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团队提出三方面建议:强化法治,融入学法守法、人民调解、户籍管理、社会治安等元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强化德治,融入文化教育、村风民俗、社会公德等元素,规范村民言行,破除封建迷信和一些陈规陋习;强化人文生态元素,融入环境卫生、村容管理、家畜家禽和犬类管理,涵养乡村新风正气,补齐精神文明建设短板。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来了后,我们红色旅游更热了,农业发展更好了,平安乡村也更美了……”村干部感慨道。“‘首席’专业精、有担当、有温度,有事在身边,无事在天边,是村民的贴心人。”凉水井村村民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