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在燃气公司营业厅排队。极目新闻 图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29日和5月8日,重庆市教委、黔江区教委分别发文,要求简化入学手续,清理取消水电气费等无谓证明材料;但黔江区教委5月22日又发文称,部分新生报名需要水电气及物管缴纳凭证。不少家长不得不在燃气公司营业厅外排起长队,打印缴费证明。

明明已经简化掉的证明,不到一个月又“死灰复燃”,重新成为横亘在家长面前的一道坎,这也未免太魔幻了。

义务教育新生入学是刚性要求,本该最大限度简化手续,减轻家长负担。只要学生符合划片就近入学要求,并有住房、户口等证明,大可不必要求必须提供水电气及物管缴纳等凭证。如今还提出这样的附加条件,令人难以理解。

即便家长暂时没在这一片区生活,那又如何?孩子要上学了,不就需要住过来了吗?教育部门设置如此报名条件,究竟是想证明什么?这是“以人为本”吗?

孩子上个学,家长本就不容易,要复印、开具很多必需的材料,一趟一趟跑,来来回回问。现在还索要水电气物业费这些并无任何政策依据的所谓凭证,当地教育部门凭什么另设规矩?

家长排长打印缴费证明的场景,无奈又讽刺。他们也想不到,水、电、气、物管这些,在某些部门眼中,怎么就成了生活于此的唯一证明,更是孩子入学的硬性“路条”?

早在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

重庆市教委、黔江区教委此前发文要求清理取消水电气费等证明材料,完全符合教育部通知精神,也是为为辖区学生家长减负的务实之举。如今却出现政策反复,导致前后口径不一、管理力度加码,不仅平添了社会成本,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损害。

多年以前,某地要求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孩子才有可能入学;一位老人被要求开具证明,证明“我孙子是我孙子”,然后孩子才能上小学。这些案例,不仅让公众大跌眼镜,负责开证明的民警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证明材料上“怒怼”。近些年,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奇葩证明”大为减少,但还不时冒出来一二。

“奇葩证明”为啥如此生命力顽强?恐怕仍与部分地方缺乏服务意识有关。尽管这些部门、单位也在讲提升服务水平,但到了实际行动中,不是致力于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而是以种种教条化、想当然式思维出台政策,没有考虑到一个要求、一项标准就可能给民众制造新问题、新困难,增添额外负担。

群众苦“奇葩证明”久矣!一些部门该意识到,现在要做的是减法,削门槛、填沟坎、撕“路条”,而不是自行其是、折腾家长,增加社会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