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于劳动节期间展开了首次海试,持续时间为一周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令人欣喜的是,根据上海海事局发布的航行警告,基本可确定这艘排水量8万余吨的巨舰第二次出港,应该是启动了二轮海试。首轮海试与二轮海试仅相隔约2周,这无疑说明该舰的设计建造质量是过硬的,更显示出人民海军对这款新型航母有着无比迫切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

值得注意的是,与首轮海试时在上海外海划下禁航区的操作不同,此次相关海域内并未标出禁航区,海事局倒是在靠北的黄海和渤海水域内以“军事行动”为由划出了相关禁航区,这些区域有可能供“福建舰”此轮海试使用。那么,为何会是靠北的黄海和渤海水域呢?或许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这是与位于兴城的海军舰载机陆地训练基地的一次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15舰载机在陆地基地内进行弹射起飞训练

我们知道,在中国航母事业发展之路上,海军舰载机陆地训练基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又一批的固定翼舰载机飞行员就是在这里接受了陆地航母模拟起降训练,甲板舰勤人员也在此进行了舰载机摆放和甲板调度培训。时至今日,这座基地仍在为海军航母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探索等做出贡献。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各类国产新型固定翼舰载机的试飞场地之一,通过陆地航母模拟起降科目后,相关型号才会逐步转入上舰测试。由此想来,“福建舰”二轮海试的活动区域或接近该基地,二者会不会出现某些联动呢?概率或许并不为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舰复飞是舰载机飞行员的一项重要技能

如果事情的确如此,那在“福建舰”的此次海试中,将有望出现一项重要的测试科目,那就是固定翼舰载机的“触舰复飞”。在航母和舰载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触舰复飞是飞行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旦着舰不成功,飞行员就要立即复飞并尝试二次降落,否则就可能出现战机冲入大海或“拍”在航母甲板上损毁的险情,甚至还可能与甲板摆放的其他战机和舰勤人员发生恐怖的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母上的光学助降系统

而对于一艘尚未交付使用的航母来说,由舰载机飞行员驾驶战机实施触舰复飞,不仅是对飞行甲板结构强度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在低空通场和下降接近航母的过程中,对航母导航、通讯和助降等系统进行测试,这些都是绝不可被轻易跳过的环节。至于说如何判断“福建舰”是否在二轮海试的过程中,进行了舰载机的触舰复飞,待其结束海试返回船厂后,通过观察飞行甲板上是否有黑色的轮胎摩擦印记即可。如果确实有黑色轮胎摩擦印记,那自然说明有高速飞行的舰载机用起落架与航母甲板有过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舰”完全体预想图

整体看来,“福建舰”的海试进度相当快,节奏也十分紧凑,且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每一次海试中,都规划出数量密集的科目,以便让该舰尽早交付人民海军并形成战斗力。这再度证明中国航母项目进入了加速期,我们或不会满足于所谓的“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母规模”,而是要向着“全球第一航母大国”这一目标发起冲击。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就是这条路上的重要一步。